□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陈海明 曾洪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全南县龙源坝镇坪山村活水养鱼基地,只见四周青山翠绿,山上小瀑布倾泻而下,排列整齐的标准化鱼池连片成面,山涧溪流源源不断为鱼池注入活水,成千上万条鱼儿在水面上游来游去,泛起层层波浪,呈现出一派水美鱼肥的丰收场景。
“这种活水高密度养鱼,具有周期短、产出高、效益好、无污染等特点,养殖的马口鱼主要销往深圳、香港等地。”坪山村活水养鱼基地负责人陈红说,鱼池采用的是天然的山泉水,池水循环流动,有促进水体交换、增加水中溶氧、增强鱼类新陈代谢和消化吸收的功能,能提升鱼肉的品质。
良好的水产经济效益离不开优质的水源作保障。龙源坝镇地处全南北线的水源头,水质好、水量足,非常适合发展特色生态水产养殖。该镇做好“水文章”,激发水潜力,开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新赛道,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建成活水鱼养殖基地4个、硬化池113个,建有圈养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3个、围桶74个,可年产马口鱼、石斑鱼超10万公斤,产值逾500万元。
“基地养的马口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广受客户的喜爱,大湾区的商家定期来我们这里收购,养鱼不愁销路。”陈红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每个鱼池可投放鱼苗3万尾,三年两批次成品鱼,能有效带动村民务工就业。
一直以来,坪山村活水养鱼基地以市场为导向,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与湖北省武汉市渔农鑫水产养殖公司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并根据订单要求组织生产,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该镇的坪山村、雅溪村、上窖村均有活水养鱼基地,养殖的马口鱼按照每公斤40元保底价收购,能给养鱼户带来较好的收入,同时村集体每年按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6%收取租金,直接带动当地村民近40户发展养鱼业,实现乡村发展、企业盈利和农民富裕“三方共赢”。
“我们镇发挥生态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式’经营模式,发展以马口鱼、石斑鱼为主的特色生态水产养殖,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龙源坝镇党委副书记华坚权说,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龙源坝镇积极探索“镇企共建”模式,围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目标,将特色活水鱼养殖作为“一镇一品”进行重点打造,走出了一条镇企联动、村企互动、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该镇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固定资产建设,帮助企业迅速扩大养殖规模;用好特色水产养殖扶持政策,主动对接申报水产养殖奖补,缓解养鱼大户资金投入压力。同时,该镇利用生态活水落差和精巧基地设计建设水产养殖基地,推广围桶高密度养殖、无抽水能耗活水鱼养殖等生态高效养殖方式,实现渔业增效、生态增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