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赣州经开区:

点亮思政之光 培育时代新人

  本报讯 (特约记者谢欢 通讯员张雪涛 廖曌)日前,在赣州市天赋路小学,孩子们手握折扇,指尖轻轻滑过扇面,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步伐、每一个眼神,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仿佛在与古老的戏曲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赣南采茶戏是赣州的地方传统戏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支舞蹈将赣南采茶戏的扇子花、矮子步等元素融入进去,孩子们可喜欢了!”该校校长李丽介绍道。在看到孩子们的练习后,学生家长也不禁感慨:“孩子的气质提升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这是赣州经开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近日,记者走进赣州经开区各中小学校,近距离感受“大思政课”所带来的文化力量。

  走进赣州市第十中学,映入眼帘的便是党史长廊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侧墙面上张贴着学生亲手制作的京剧脸谱、竹编作品;在共享书屋区,有随手可拿的红色书籍……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如何将其融入思政课?该校用一系列特色活动给出了回答:红色教育研学,让学生在亲历中感受伟大变革,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爱国主义”主题手抄报、“少年中国说”朗诵等活动,引导学生不断修身立德,打牢思想根基;编制红色文化读本、讲好红色故事,厚植爱国情操,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我们一直在探索通过多样的思政形式,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让学生抬头有光、行走有度、低头有智。”副校长张慧君告诉记者,该校致力构建“文学润德、科技润智、艺术润心、体育润志、劳动润行”的“五润”特色课程体系,助力“大思政课”走深走实。

  在赣州市香江学校的“课间十分钟”,跳皮筋、滚铁环、丢沙包、花样跳绳、打地鼠等曾流行于“80后”“90后”童年的游戏,被“10后”们玩出了花。“松腕舒指捧腹前,屈膝下蹲……”课间“王者”当属八段锦,近千名师生同练的场景时常上演。“以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思政课,不能简单地移植,要坚持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实现玩中育德、增智、健身。”据副校长张先平介绍,该校的“中医药课程”也深受学生喜爱,通过种植药材、制作中药包,增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自信,让思政课更具实践温度。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赣州市天赋路小学也作出了新的探索。日前,该校组织师生前往赣州经开区区内部分企业,近距离感受中国先进的汽车制造业及人工智能技术。“知行合一,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是‘大思政课’的重要培育目标。”校长李丽说。

  如今,在赣州经开区,一堂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春风化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体系,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学生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坚定、自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时事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科教
二十六载坚守显温情
赣州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图片新闻
瑞金安全生产宣传形式多样
我市开展无偿献血主题宣传
于都成功避险一起山体滑坡地质灾害
信丰举办婚嫁新风沙龙
定南:扣好青年干部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中国(赣州·南康)家具木匠文化艺术漫画作品巡展启动
红白理事会助力移风易俗
指尖一拨 便利通达
点亮思政之光 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