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赋能产业兴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国字号科研创新平台落户赣州。
南康家具产业走上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快车道。
全南县一家科技企业数字化车间,工人正在制作5G通讯组件和终端产品。
我市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赣州分中心。
我市一家商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冲焊车间一片繁忙景象。
   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给赣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公司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扫码看详细内容

  □记者邹忠辉 钟雅欢 欧艳芬 特约记者杨晓明 李健 胡江涛 尹其奇 通讯员高宗杰 文/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日前出版发行《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案例选编》,我市的稀土转光膜为赣南设施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油茶花结出“金果果”、油茶科技小院解难题谋发展等3个案例入选。能从中脱颖而出,足以说明赣南老区近年来以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成果。

  986万赣南人民不会忘记,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翻开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赣州借着“东风”,将科技创新作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推行以研发为导向的政策扶持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0.43%大幅提高到2022年的1.72%。创新平台实现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科研创新平台获批建,赣州市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成为江西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人才加速集聚,建成章贡区、赣州经开区2个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引进和自主培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412家,独角兽、瞪羚企业入榜企业达25家,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居全省第一。

  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大,创新平台实现重大突破,科技人才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势头强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推进。

  ——工业产业集聚壮大。“1+5+N”产业加快壮大,形成了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产业集群4个、省级产业集群23个。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3003家,企业总数居全省第一,工业营业收入迈上5000亿元台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年均增速3.5、0.8个百分点。

  ——特色农业扬优成势。大力发展脐橙、油茶、蔬菜三大支柱富民产业。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达691.27亿元,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区域品牌水果类第一;赣南茶油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续7年荣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百强榜”,品牌价值达72.97亿元;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赣州分中心,目前认证富硒产品116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0家。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市内贸流通更加现代化,在中心城区建设形成规范有序、统一高效、机制健全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县级供销集配中心、乡镇和村级快递网点实现全覆盖,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国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组织189家、居全省第二,成为赣粤闽湘四省九市中金融机构最多、种类最全、金融总量最大的设区市;2023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赣州跻身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见证了赣州铿锵有力的发展步伐。12年振兴路,砥砺再出发,赣南人民将牢记嘱托作示范、感恩奋进勇争先,奋力开创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视觉
   第04版:法治
科技赋能产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