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含炘
上犹县毗邻赣州“机场、高铁、高速”三大交通枢纽,素有“旅游之乡、茶叶之乡、中国天然氧吧”的美誉。赣深高铁通车后,上犹到深圳仅需两个半小时车程。依托区位交通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上犹县抢抓机遇,着力打造大湾区康养旅游“后花园”,跑出融湾“加速度”。
医疗帮扶惠民生
7月16日,广东省人民医院第五批对口帮扶专家团队进驻上犹县人民医院,此次帮扶团队主要由风湿免疫科、眼科、乳腺肿瘤科、超声科和麻醉科等学科专家组成,将在上犹开展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
近年来,随着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上犹县乘势而上,充分利用好广东这个医药强省、大省的卫生优秀资源,对接粤港澳的大健康产业。
自2020年起,广东省人民医院对上犹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把湾区先进的管理、技术、品牌等医疗资源引进上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更多的大湾区的优质医疗服务。四年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已累计选派25名专家驻点帮扶心内科、呼危科、骨科等15个临床专科,接收了该县33名业务骨干进修和54名中层管理干部短期跟班学习;指导开展新项目、新技术52项,支持呼危科、骨科成功入选市级重点建设学科;指导自主创新研发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并取得专利,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
在专家的帮扶下,四年来,上犹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共发表论文164篇、申报科研课题73项,实现了在“医、教、研、管”四方面的跨越式提升,在学科、人才、管理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服务质效明显改善,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赛事融湾成效显
在一声声喝彩声中,为期两天的“李宁杯”首届中国匹克球巡回赛近日于上犹落下帷幕,来自五湖四海的近200名运动员齐聚于此,克服高温,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激情四射的匹克球比赛。
男单和男双冠军王康杰来自香港,年纪轻轻的他揽下多项匹克球国际赛事的冠军,他说:“这次夺冠很开心,这是我的第45个胜场,接下来我将继续精进自己的运动技巧,希望能再次来到上犹县比赛。”
这场匹克球赛事的背后,离不开这座南方小城探索“赛事+旅游”融合发展的努力。瞄准大湾区运动休闲等高端消费人群,该县提出建设“户外运动及赛事产业集聚区”发展目标,按照“办好一次赛、做活一座城”的理念,扎实推进“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举办竞技垂钓、匹克球、环鄱赛等主题赛事,推动传统体育向新型运动转型、体育产品向体育产业延伸。
前不久,中国(上犹)全国职业俱乐部百万联盟钓鱼拉力赛在风景秀丽的阳明国际垂钓基地圆满收竿,钓手们从全国各地汇聚上犹,挥竿竞技,尽享“渔”趣。截至目前,阳明国际垂钓基地已经举办赛事160余场,吸引来自全国4000余名职业钓手到场参赛。
此次垂钓大赛的举办是上犹县建设户外运动及赛事产业集聚区的缩影,该县用好用活赛事资源、文旅资源,大力“引客入犹”,助推赛事与旅游、体育与产品深度融合,带动赛事产业蓬勃发展。去年以来,成功举办了“本布里崎杯”匹克球公开赛、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全国职业俱乐部百万联盟杯垂钓拉力赛、中国汽车漂移锦标赛等40余场竞技赛事。
文旅融湾脚步稳
夏日炎炎,深山间传来朗朗读书声,翠林掩映,消解不少暑意。近日,广东省河源市振安实验高级中学406名高中生在上犹县桃花源研学基地开展为期三天的研学旅行活动,在层峦叠嶂中感悟自然,在桃林修竹间开展实践活动。桃花源研学基地项目是赣深对口合作示范项目之一,坐落在陡水镇红星村,是“研学+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项目,设有奇妙昆虫馆、科普教育馆、非遗技艺馆、旱地冰壶运动馆4个特色教学场所,开设木艺制作坊、食育工坊等特色手工制作课程,同时依托上犹水电文化、非遗技艺等文化因子,融入无人机教学、电子编程等新潮产业需求,着力培养孩子科学探究和动手动脑能力。
“这里的自然风貌和功能定位都很好,结合上犹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后花园’的功能定位,这里建成了研学大楼、S湾亲子度假酒店、高端民宿主体、户外研学场所等,打造成集学生研学、成人研修、亲子度假、康养、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多业态融合项目。”桃花源研学实践基地运营总监邵明全介绍。
作为上犹研学旅行的大本营,基地紧密联动清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湖水上运动中心、国际垂钓基地、园村5A级乡村旅游点等10余处景区景点,形成一个项目支撑、多个学科串联、N个链条联动的产业聚合效应。
上犹以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生态经济合作示范区为抓手,全力建设“三大产业集聚区、一个示范、一个后花园”,精准对接大湾区市场需求,推动文旅产业和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