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谢均平 熊正昱)为推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笔者近日获悉,兴国县通过完善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厚植工匠人才成长沃土,多措并举构建覆盖全县各行业职工服务体系,持续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新潜能。
据悉,在强化资源整合上,由该县产改办牵头,制定产改工作要点,将职工创新创造工作纳入组织、经开区管委会、人社等相关产改成员单位工作要点,形成党政重视支持、部门协调联动、工会牵头实施、企业和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强化政策支撑上,该县出台支持职工创新创造的经费支持补助办法,在制度层面上加大对职工创新创造活动的经费支持力度,激发广大企业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强化载体建设方面,该县大力引导园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创新载体,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攻关、工艺创新及“名师带徒”“五小”创新等各类职工创新创造及传帮带活动,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广大职工开展创新创造活动搭建平台、夯实基础。
同时, 该县通过搭建工会创新服务平台,优化工匠人才服务举措,丰富职工创新活动举措,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实体化服务基地,成立县数字人力共享中心,汇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专家人才等优质创新资源,全面响应职工技术创新多样化需求,实现人才需求一键发布、平台自动推送,构建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模式。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制定工会干部蹲点联系企业工作方案,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打通职工创新成果孵化转化“最后一公里”。大力实施工匠评选工作,积极推荐申报“赣州工匠”人选,2023年2人获评赣州市首届“赣州工匠”。积极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育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3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县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带动各类创新工作室10余个。广泛开展职工创新活动,面向基层生产一线职工开展“五小”创新“十佳”项目评选活动,取得申报技术革新5项,先进操作法3项,获得专利2项,采用合理化建议18项,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