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水华
“赖医生,我感觉有点胸闷,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血压又高了……”近日,暑热袭人,定南县历市镇杨梅村分外安静,与行人较少的街道相比,杨梅村卫生室显得格外热闹,前来看病的老人正向村医赖美平诉说自己的病情。
今年48岁的赖美平是历市镇杨梅村卫生室的医生,1997年从卫校毕业后,对小时候村民外出求医看病难印象深刻的她回到了家乡,在村里面开起了卫生室,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自此成了村民的健康“守门人”,27年间再未离开。今年3月,在她的影响下,女儿谢定谕也回到家乡,成了一名乡村医生,开始了属于母女两代人的“医”生守护。
白大褂一穿便是27年
赖美平说,选择从事医疗事业,源于一次家人的意外受伤。“当时,我奶奶被狗咬伤了,本来想去缝合伤口的,但有个医生提醒不能急于缝合伤口,不然会导致狂犬病病毒感染的风险增大。”这一句不经意间的提醒,让当时的赖美平感受到,原来医学有这么多讲究,从此一颗学医的种子在心底种下。
“一个人、一间30平方米的土房子、一个药柜、一张桌子、三四把椅子。”赖美平回忆起最初的工作环境,“当时条件确实很艰苦,环境也很简陋,‘配套设施’主要就是‘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2020年,定南县开始实施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将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赖美平继续留在历市镇杨梅村坐诊。卫生室也从土房变成了砖房,诊疗器材越来越多,药柜里的药品种类越来越齐全,村民看病更方便。
“6月份接诊了796个病人,今天一上午就接诊了25个病人。”尽管她工作繁重,但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温和的笑容,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亲人般耐心细致。这些年,赖美平的工作平淡而简单,卫生室坐诊,村民家出诊,看似日日相同,却能从村民对她热情的态度,看到她背后的奉献和付出。“赖医生有责任心,医术又好,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双休日,只要我们需要,随叫随到。”一名正在看病的群众说。
医学之路,没有尽头。在赖美平办公桌左手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各式早已泛黄的纸张,上面写着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以及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和处置方法。赖美平说:“我觉得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不仅要有细心和耐心,更要坚持学习。”年近五旬的她,仍在不断学习。
人家相信你,才会来找你
从医近30年,有一幕场景始终印刻在赖美平的脑海中。那是20年前入秋后的一个深夜,已经入睡的赖美平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医生、医生,我丈夫嘴里一直在咳血……”打开门后,一名神情紧张的大娘焦急地向赖美平描述着老伴的情况。
事不宜迟,赖美平赶紧拿上手电筒带上药箱前往患者家中。此时已是深夜,沿途一片漆黑。到达病人家中后,只见床前一大片血迹,稻草铺垫的床上还沾染了鲜血,一名老人躺在床上,意识已有些模糊。村里诊所的医疗条件有限,赖美平立马建议转送至镇里的卫生院救治。
“老伯一家的儿女都在广东务工,且已是深夜,哪来车送过去?”因为当时农村家庭普遍经济条件较差,摩托等交通工具尚未普及,一时之间让在场的赖美平也束手无策。“大伯的病情很严重,必须尽快得到救治。”急中生智的她想到了村里面每家每户都有运送农资的人力推车。刻不容缓,在一名村民的帮助下,赖美平用人力推车将老伯送到了几公里外的镇卫生院。
可到缴费的时候,却让大娘犯了难。由于事出紧急,大娘身上并未带足钱。“大娘,您不用担心,我身上刚好有。”想都没想,赖美平就立马把身上带的钱掏了出来,帮大娘垫上了医疗费。在此期间,赖美平一直陪伴在大娘身边,直至大伯度过了危险期她才离开。
“人家相信你,才会来找你。”20多年来,赖美平帮助过的人已经数不胜数,小到医药费的垫付,大到救死扶伤,赖美平用她的点滴善行,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既是母女也是同事,更是师徒
“有的老人来看完病之后,就不敢买药,遇到这个情况怎么办?”
“现在医保政策比较好,报销比例也高,报销完之后有的药就几块钱,遇到实在比较困难的,药不贵,你帮他垫一垫,反正你有工资的,这样人家也会更相信你。”
……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赖美平都会主动和女儿谢定谕交流一天的工作情况,而这也已经成为母女二人的日常。
今年3月,从学校毕业后,24岁的谢定谕被分配到距离仅两村之隔的汶岭村卫生室,成了该村的一名乡村医生。初来乍到的她,内心既高兴又害怕:“高兴是因为能够回到家乡服务家乡老百姓,害怕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怕做得不够好。”为此,母亲赖美平在谢定谕前往卫生室报到的当天,陪同她去了药库领药、熟悉了卫生室情况,并反复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
在谢定谕的心里,赖美平不仅是她的母亲,更是她学习的对象。“她不仅是我的妈妈,也是我的同事,更是我的师傅。”作为一个在卫生室长大的人,谢定谕从小便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对医生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患者时要始终面带微笑,问诊时要学会先倾听患者的诉求,每天工作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
“我妈在卫生室里面是出了名的认真,她有3本笔记本是记录药品知识的,还有一本是她学习的笔记。”谈起母亲赖美平,谢定谕立马来了精神,继续补充道:“我妈经常有做工作总结的习惯,尤其是对用药的记录。”原来,赖美平在每天结束工作之后,都会对患者用药之后的效果进行记录,无论是药效好还是不好的药品都会一一进行登记,最后进行总结。而这一切谢定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前不久,谢定谕像母亲赖美平一样,将两张写有注意事项的纸张贴在了办公桌旁边的墙壁上。未来,这面墙也将像赖美平卫生室内的墙壁一样,被一张张纸覆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