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治阳光照村落 客家山歌唱新篇

  □廖芳

  “普法宣传正能量,弘扬美德树榜样。百姓安居又乐业,法治龙南幸福长。”近日,在龙南市关西新围景区,由“法律明白人”创作并拍摄的普法快板视频正循环展播,这是当地“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南“法律明白人”如同点点繁星,走进围屋,以客家山歌为媒,将复杂的法理融入悠扬的旋律中,将法治的光辉照耀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催生出一幅幅法治乡村的美好图景。

  围屋唠家常,普法进万家

  龙南的“法律明白人”从围屋里来,在围屋里成长,也在围屋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武当镇大坝村“法律明白人”叶云峰看遍了大城市的繁华,却还是回到围屋成了村里知法懂法的热心人。他所在的大坝村,乃至整个武当镇的居民都是客家人,村镇上有许多客家围屋,闲暇时人们常在围屋里纳凉、唠家常。趁着人多的时候,叶云峰时常穿上红马甲,走进一座座围屋,针对当下电信诈骗频发现象,结合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向群众进行防范电信诈骗普法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法治意识,让法治的声音在围屋里更加响亮。 

  乡音释法理,山歌倡法治

  “石壁岩岩种辣椒,辣椒打花冇几高,读书孩儿冇年纪,全靠老师来教好。”这是“法律明白人”刘弼德在龙南师范附小桃江校区唱响的客家山歌,以辣椒攀岩生长的朴素寓意教育孩子们要刻苦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刘弼德作为龙南“法律明白人”的代表,又是当地蔬菜产业技术专家,尤其善于将传统文化与法治精神相结合,赋予蔬菜谚语新的内涵,使传统谚语焕发法治光彩。他深谙法治宣传教育对基层群众的重要性,然而常态化的课程讲座难免枯燥乏味,他便时常通过顺口溜、三句半、打油诗、客家山歌等多样化的文艺形式进行法治化创作,并将法治作品带到文艺汇演的大舞台上,让乡亲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法治魅力。 

  莫道桑榆晚,“五老”齐助力

  龙南众多“法律明白人”中有一大部分是当地的“五老”乡贤,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大半辈子,把热爱与汗水融入了脚下的黄土地,运用天然的“三熟”优势在法治轨道上书写“为霞尚满天”的精彩篇章。近年来,龙南市从优秀老党员、退休教师、人大代表等乡贤中挑选精干力量组建“桑榆调解室”“老支书联盟”“村民说事室”等法治品牌,汇聚基层政法力量的同时,还整合了资深律师、法律顾问团队、法律援助机构等社会力量,提升基层法治队伍的专业性。法律顾问不仅要每周固定一天在调解室“坐诊”,与村党支部书记、调解员共同研判疑难纠纷,还以“1+N”形式连同“法律明白人”到机关、学校、村委会等地开设法律知识小课堂,讲解以案释法,矛盾调解等相关典型案例,将法治宣传触角延伸到末梢。 

  法治育新风,乡村焕新颜

  “陈书记,我来兑换一下积分超市的奖品。” 近日,在共享村落黄花湾,江西省百优“法律明白人”陈静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忙碌。作为莲塘村村党委书记,陈静致力于基层民主自治探索,搭建起一套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未成年人保护、基层民主监督的组织架构,以“聆听民声解民忧”为工作导向,联合龙南市妇联打造黄花湾“围屋妈妈”工作室,建立乡风文明积分制,以乡风文明积分超市的形式带动村民们走向文明、法治的道路。“改变一条黄泥路还算简单,真正难的是让大家都有文明法治的观念,但是再难我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从省级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在陈静的带领下,莲塘村实现了华丽蝶变,更因其优良的法治环境,连续20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从围屋到共享村落,从产业带头人到“五老”乡贤,广大的“法律明白人”将奋斗写在龙南大地上,将法治融入了柴米油盐的生活百态中,为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贡献法治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时事
   第05版:工业
   第06版:法治
   第07版: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法治阳光照村落 客家山歌唱新篇
一片丹心系国门
“行政复议+调解”推动纠纷化解
图片新闻
青年志愿者助力校园普法
以法治之力 护绿水青山
七旬老人被困深山 大余民警紧急救援
加强防范校园欺凌教育
近期部分网络司法拍卖标的物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