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曾嵘峰 通讯员曾宇芳 彭琳 文/图
“嘿哟嘿,嘿哟嘿……”年关将至,在宁都县固厚乡明坑村城江组的祠堂内热闹非凡,一场传统的黄粸制作活动在此举行。伴随着村民们一声声吆喝声,游客的欢呼声,以及铿锵有力的木槌捶打声,黄澄澄的大禾米饭在石臼中,逐渐化为细腻且劲道十足的粸团,香气四溢。
在活动现场,游人如织,人头攒动。除了有黄粸,还有一系列打糍粑、冲擂茶等客家传统手工艺吸引了不少游客上前观赏体验。炸果子、客家擂茶等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大家争相品尝,一饱口福。
“宁都黄粸是赣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我们本地爱吃,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品尝美食,感受非遗文化,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宁都县固厚乡党委书记李文介绍说。
宁都黄粸是赣南美食文化的独特代表,更是当地客家人迎接新年的美食之一。与其他县(区)的黄元米果相比,宁都黄粸不仅名称不同,制作方法也独具特色。原料均采用本地糯性大禾米,但宁都选用粄杈灌木烧灰制碱,其他县(市、区)用黄元柴。宁都黄粸除了要经过烧灰、淋水、浸泡、拌料等多道工序,还要在大禾米蒸熟断生后额外泡碱水再蒸,随后倒入石臼由四五个强壮劳力手持木槌轮番敲打。期间的“翻缸”环节堪称一绝,需将米糊高高举起并重重砸入石臼,此步骤极为关键且难以被机器复制,是宁都黄粸手工制作的精髓。最后米团会被精心整理成石鼓状,晾干装入大缸并以碱性灰水浸泡,可保三四个月品质如初。
宁都黄粸,谐音“皇祈”,蕴含客家新年美好祈愿,是团圆吉祥与丰收的象征。黄粸烹制方法多样,无论是炸、炒、蒸还是煮,搭配腊肉、冬笋、香菇、白菜条等食材,都能让食客领略到那爽滑可口、余味悠长的独特风味。
近年来,宁都县深度挖掘黄粸产业潜力,因固厚乡所产黄粸品质上乘,故注册“固厚黄粸”品牌,打造固厚乡黄粸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借助线上线下活动推介和销售,“固厚黄粸”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连年提升。
目前,“固厚黄粸”年产销100万公斤左右,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村民们开办黄粸加工厂,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流转土地种植大禾米,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