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向东
俗话说的“百宝箱”是装金银珠宝的,我的“百宝箱”装的不是金银珠宝,装的是被誉为散装百科全书的报纸。报箱怎么成了我眼中的“百宝箱”?
多年前,南康区曾本亮一篇《集报好处多》的文章把我引入了集报之路。迷上集报之后,我采取订报、买报、交换报纸等方式收集各种报纸。在互联网风行之前,和报友联系,都是用纸质邮件,为此,我特意请人做了一个木质报箱。报箱长31cm,宽17cm,通高40cm,报箱门还另外加了铝板,装了锁。我把报箱挂在所居住的小区一楼楼梯口东边的墙上,此后每天下楼去报箱取报纸、信件,然后阅读、整理,忙碌并快乐着。
后来,邮政部门在我的自制报箱旁安装了铁制邮箱,投递员不再往我的报箱里放报纸、信件了,但报箱仍保留在墙上。一天,我发现报箱不见了,四处寻找,发现被人丢进了垃圾堆,我急忙把报箱拿回家里保存。报箱已失去了使用价值,为什么我还要保存,舍不得抛弃?因为它曾是我的“百宝箱”,先后装过我费尽心思获得的各种报纸。其中,还有我参加赣南日报报业集团2009年“寻找赣南日报、赣州晚报热心收藏者”活动获得的热心收藏者一等奖奖励——3年的《赣南日报》《赣州晚报》……
多年来,我把陆续收集到的各种报纸进行整理分类,把每年7月1日、10月1日的报纸组成建党、国庆专题;从1999年11月21日第一艘“神舟”试验飞船发射成功,到如今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收回,我尽量将刊有相关报道的报纸收藏起来组成载人航天专题……日积月累,不懈坚持,现已有春节、元旦、五一、七一、八一、十一、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苏区文化、长征文化、雷锋文化、客家文化等十多个专题的集报。这些报纸单独看很平常,组合成专题则价值倍增。
这个报箱存在的时间不长,也很简陋,然而却是独一无二的老物件,是纸质媒体特别是报纸盛行时期的实物见证。它是我曾经的“百宝箱”,帮助我获取资讯,得以看到那些无法亲历的远方和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