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 马晓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年来,赣州市委党校始终坚守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以基本培训为重要抓手,聚焦“全省创一流、全国走前列”目标,围绕“扩容提质、强师铸魂、聚焦主业、拓展红培”发展思路,在办好主体班的同时,依托赣南革命老区丰厚的红色资源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良好态势,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努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开放办学新格局。
夯基础,营造良好育才环境。持续推进校园建设,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做细做优服务保障,校园环境更加宜学、宜炼。宜学,即保障学习培训所需的教学设施,教室、学术报告厅、研讨室、图书馆、多媒体、信息网络等更加完善,学员综合楼、新教学大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同时保障700余人住校学习,为“全封闭管理、吃住在党校”打实了硬件支撑。宜炼,即充分利用校园有山有树、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提升完善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党校文化,配套建设功能齐全的体育馆、全长近2公里的环校健康步道,促进学员学习之余强健体魄。同时,注重按需施训、因班施策、精准滴灌,不断完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结构与功能,辅以现场参观建在校内的赣州市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园、校史馆等,让党员可以时时处处强化党性锻炼。
严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牢牢把握政治机关、政治学校定位,将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划定教职工言行“红线”。筑牢党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着力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制定党校从严治教“七不准”,严把教学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对红培班师资和授课内容严格审核把关,旗帜鲜明“为党说话、说党的话”。严格落实学员“九不准”。对学员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把党性教育贯穿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学员实行吃、住、学一体化封闭式管理。制定从严治学“九不准”并制作成警示牌放入学员宿舍,上好学员入学“第一课”,报到时要求学员签订廉洁学习承诺书,常态化开展学风学纪督查,引导学员在严管严教中改进学风、锤炼党性、提升素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营造清朗教风学风。
强融合,统筹优势教学资源。坚持全市党校教学“一盘棋”思维,充分发挥龙头牵引作用,带动各级党校一体共育精品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共用教学基地、共研教学规律。携手构建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深挖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对全市主要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经典红色线路进行优化整合提升,丰富、完善了涵盖全市各地的赣州红色地图,将优质培训资源连点成线,重点打造了“长征起点、初心源头”“红色故都、追根溯源”“模范兴国、将军故里”“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等红培主题线路。持续打造红培精品课。树牢“课比天大”理念,守正创新、多措并举,积极开发适应培训需求的课程体系,推动教学资源库迭代完善、持续提升。2024年,赣州市委党校新开发专题65讲,一批红色专题课程、微课程先后在全省、全市教学大赛中获奖或入选省、市干部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培训“好课程”。同时,将全市党校系统近年来获得市级以上精品课、“好课程”的专题课、微党课纳入红培课程库,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抓开放,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探索构建党校开放办学联盟,交流学习共享经验,拓宽合作办学渠道,实现双向奔赴。加强区域合作,扩大“朋友圈”。主动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化红军长征沿线城市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互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干部教育培训圈,持续加强与深圳市委党校、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以及东江流域党校、干部学院的交流协作,先后与深圳人大干部培训中心、茂名市委党校、广东东江干部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优质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注重宣传推介,提升知名度。进一步修改完善红色教育培训指南,积极参加赣州市红色教育培训招学引学推介活动,通过向周边省市和省内设区市党校、市委组织部发送干部教育培训邀请函、红色教育培训指南,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等形式多渠道宣传办学动态和经验成效,大力推介赣州红色资源、红培线路,助力赣州成为全国各地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的重要目的地。
(作者分别为赣州市委党校培训处主任、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