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珊伊)走进赣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条条智能化废旧锂电池循环利用生产线正高效运转,企业通过特有的高温裂解工艺,极大地提升了电池内正负材料、铜箔、铝箔等材料的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这是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发展的一个实例。
近年来,我市各地企业向创新要效益,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凸显。近3年,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48家,增长率全省第一、总量全省第二;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690家,完成率全省第一、总量全省第二;获评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65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2个、企业技术中心115个。先后设立赣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数字创新研究院和通用人工智能(赣州)研究院,全市共有新型研发机构6个,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2个。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我市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其间,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赣州市“科创飞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赣州市“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实施“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获评全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地区典型做法。目前,全市自主培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入选省“双千计划”(自然科学类)26人、入选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9人、入选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人才33人,3名外籍专家荣获省政府“庐山友谊奖”,75人获评“苏区之光”人才计划(自然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