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历瑞 赖喜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带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由当地乡绅余凤岐倾尽家资并集资建造,是目前江南现存长度最长、保存最完好的弧形古廊桥。其位于信丰县虎山乡境内,造型奇伟、气势雄浑,虽历经风雨沧桑,仍屹立于山涧溪流之上,见证着赣粤古道的商贸往来。这座风雨廊桥不仅是当地先民为便利出行而筑的智慧结晶,更是山水田园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乡愁记忆与历史文脉,成为虎山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
玉带桥工艺精巧,兼具人文关怀:桥体两侧设廊亭,廊内排列木质长椅,供行人休憩纳凉。此类“桥廊合一”的设计在江南古桥中颇为罕见,兼具文物、观赏与民俗研究价值。桥身横跨虎山河,以条石砌筑四墩三孔,拱跨14.3米,桥墩高5.7米。桥身呈弧形设计,弧长81.45米、弦长74.44米,中部拱券向前突出,近水面处设分水尖,形似弓矢之势。桥面宽3.8米,中央以石板铺砌,两侧卵石点缀,对称排列24对砖柱支撑重檐廊屋,檐下设矮护栏。
桥拱中央廊屋内置庙宇,庙顶采用“砌上明造”结构,东西两侧悬横匾。庙内青石柱镌刻对联。南北桥端各建桥头堡,堡顶嵌阴刻鎏金题匾“玉带桥”三字。
民间有诗赞曰:“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
近年来,当地政府持续开展玉带桥保护修缮工程,推动“文物活化”战略:依托廊桥文化资源,构建主题游径,融合文旅研学项目,以“玉带桥+”模式串联周边景观,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区。这一系列举措使百年古桥重焕生机,成为地域文旅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