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悦 通讯员邓君 黄林森)“哎呀嘞,喜盈盈来笑盈盈,今朝台下好多人,普法宣传下基层,你可晓得呀同志哥,要做守法好公民……”连日来,兴国县76岁的肖婉芳带领平均年龄70多岁的银龄志愿服务队队员,用山歌演唱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这是兴国银龄志愿力量助力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兴国县一支支“银龄志愿队”,用“夕阳红”照亮“志愿红”,让“老有所为”的生动实践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的密钥。
社区法治化建设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兴国县围绕“协商议事+普法山歌+纠纷化解”三条主线,搭建起以“肖阿姨工作室”为代表的银龄志愿服务平台。“银龄志愿者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创作兴国普法山歌100余首,开展文化演出200余场,受众达5万余人。”兴国县潋江镇南门社区党支部书记谢芳珍介绍。
在兴国县城乡校园里,常能见到一群银发长者的身影,他们是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开设红色家风、翰墨丹青、法治讲堂等特色课程,帮助当地群众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志愿服务队成立8年来,累计开展活动2230余场,惠及青少年11.2万人次,帮助600余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清晨巡查安全隐患、午间调解邻里纠纷、傍晚收集居民诉求……兴国县滨江明珠小区退休老党员孔永凤的“民情日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们的急难愁盼。这是银龄力量参与小区物业管理的工作日常。“我不仅是小区的业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将小区管理好、治理好,让小区真正成为一个幸福家园,我更应该尽一份力。”孔永凤对记者说,如今,在小区“银龄先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小区“红色物业”平台参与小区治理,小区居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