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犹智慧农业铺就致富路

  本报讯 (记者刘晓慧 特约记者刘林美 通讯员廖小燕)近日,位于上犹县东山镇中稍村的智慧农业蔬菜基地迎来采收期,新鲜上市的苦瓜、辣椒、丝瓜等蔬菜,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它们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更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踏入中稍智慧农业蔬菜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与传统农业截然不同的景象:整齐排列的钢架上爬满藤蔓,苦瓜、黄瓜挂果饱满。地面不见泥泞,取而代之的是细密的滴灌管道与传感器探头,如同神经网络般延伸至每一株作物。

  采摘工人们手法娴熟,动作敏捷,将采摘的蔬菜打包装箱后,发往赣州中心城区、湖南、广东等地市场。

  “这就像给蔬菜装了个‘智慧大脑’。”中稍智慧农业蔬菜基地负责人黄珍福指着中控室的大屏幕说道,“以往在传统大棚里,工人每天得花四五个小时查看土壤湿度、浇水、施肥,遇到极端天气还得连夜抢修。现在引进了自动化水肥一体机和喷洒式杂质过滤水质一体机,我们只需在屏幕上点一点,系统就能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水肥。”

  对比传统蔬菜大棚,智慧农业蔬菜大棚的优势在实际生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黄珍福算了一笔账:“过去10亩地需要6个工人轮班管理,现在1个人就能兼顾;相比于传统灌溉,我们这个水肥一体机,灌溉用水节省了40%,肥料利用率提高了近50%。更关键的是蔬菜品质上去了,精准调控的水肥让水果黄瓜的甜度提高了2度,在市场上能卖出普通产品两倍的价格。”

  在辣椒种植区,自动化水肥一体系统正有条不紊地运作。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氮、磷、钾含量,数据传输至中控室后,系统自动调配营养液,通过滴灌带均匀输送至作物根部。而喷洒式杂质过滤水质一体机则持续净化水源,保障每一滴水都不含泥沙、病菌。“以前水质差容易堵喷头,现在这套设备让滴灌系统故障率下降了70%。” 技术员罗新伟补充说,用干净的水灌溉,蔬菜连农药残留都减少了,更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如今,中稍智慧农业蔬菜基地不仅是高效生产的基地,更成为传统农业转型的样板。正如黄珍福所言:“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动动手指管千亩’,这不仅是生产方式的革新,更是新农人对未来的底气。”据了解,该基地总占地面积有300余亩,总投资超500万元,以种植辣椒、苦瓜、黄瓜为主,另外还种了一些蓝莓,年总采摘量近40万公斤,年总产值300万元以上。种植过程中,基地严格把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障蔬菜的品质和口感。

  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智慧农业蔬菜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支付土地租金的方式,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22万余元的增收,吸纳3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我在基地务工4年了,每月可领到数千元务工费。在这上班离家近,挺方便的。”村民黄彩英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新松
   第04版:工业
习近平同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就中缅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报头
我市办好节会赛事带旺文旅消费
上犹智慧农业铺就致富路
宁都“老戏新唱”传新风
确保改有成效
安远扎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省今年中职招生学校名单公布
图片新闻
赣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