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变热,蚊虫也开始增多,如何避免蚊虫叮咬?有一种说法是当被蚊子叮咬后涂抹牙膏或者肥皂水能够预防传染病,这种说法是否可信?此外,蚊子喜欢吸食人类的哪种血型?
据了解,全国疾控系统蚊虫生态学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媒介伊蚊(俗称花蚊子)密度已经处于快速上升期,广东、云南等局部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需要重点防范,要及时清理室内外的积水,保持环境整洁,减少蚊虫孳生。
专家介绍,避免蚊虫叮咬,首先要做好物理屏障防护,尽量选择配备纱窗、空调的居住环境,夜间睡眠使用蚊帐。其次要掌握科学驱蚊措施,室外活动时,可以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使用驱避剂喷涂暴露皮肤和衣物。最后要注意环境卫生,清理住所内外废弃容器、花盆托盘中的积水,预防蚊虫的孳生。
关于“被蚊子叮咬后涂抹牙膏或肥皂水能预防传染病”的说法,没有科学证据支持。牙膏和肥皂水仅能缓解叮咬后的瘙痒症状,无法杀灭其携带的病原体,如登革热病毒和疟原虫等。若被携带病原体的蚊虫叮咬,叮咬后病原体已进入体内,涂抹这些物质无法阻止其感染。因此,被蚊虫叮咬后,若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诊治。
常有人问:蚊子是不是偏爱某种血型(比如O型血)?目前科学研究证实血型与蚊子吸血偏好没有明确的关联。蚊子选择叮咬对象时,更依赖实际生理特征和环境因素。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蚊虫定位的核心信号,代谢旺盛的人(如孕妇、运动后人群)更容易被蚊虫叮咬。
此外,体温较高者(如发热者)更容易被蚊虫察觉。身着深色衣物的人,因吸热和视觉对比强烈,也更容易被蚊虫发现。人体散发的汗液成分(如乳酸、尿酸、氨等),还有皮肤微生物群落,比如说一些菌群,甚至某些化妆品气味,都可能影响蚊子的选择。
(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