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廖培宇)8月4日,在解放街道西郊路社区,电气焊工龚云武通过“赣州智安小区”小程序,用2分钟就完成了动火作业申报。“过去至少半天才能完成审批。现在手机操作三五分钟就能搞定,既方便又安全。”龚云武感慨地说。这一变化源于章贡区推行的“赋码加芯”创新举措。
今年以来,章贡区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中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改革,在全国首创“AI+物联网+北斗+电气焊监管”模式,有效解决了零星电气焊作业监管难题。
目前,章贡区已对301台电气焊设备、302名从业人员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累计完成6000余次作业报备,未发生一起因电气焊作业引发的火情。
针对基层应急管理力量薄弱问题,章贡区创新推行“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据介绍,该区为每台电气焊机安装专用芯片和北斗物联网组件,建立“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的闭环机制。解放街道平安法治办主任王威介绍,辖区25台设备全部纳入平台监管,通过AI智能识别作业环境、设备定位、人员资质等信息,实现“人机合一”动态管理。
“我们通过四色码分类管理,审核的申报标记为‘黄码’,符合作业条件的转为‘绿码’,不符合的以‘灰码’驳回,一旦出现违规作业,立即触发 ‘红码’预警。”章贡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王运东表示,该模式既减轻基层负担,又提升监管效能,为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