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挖“矿”到挖“才”

——看崇义百亿钨产业背后的“人才密码”

  □崇组轩

  近年来,崇义县规上钨产业企业达26家,实现产值102.29亿元。这些都得益于该县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产才融合”理念,将“挖‘矿’聚财”向“挖‘才’发展”转变,做实靶向引才、精心育才、暖心留才“三篇文章”,实现了重点产业与人才引育的深度融合。

  靶向引才:精准对接,破解产业“中梗阻”

  面对钨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缺口,崇义县主动出击,县委主要领导带队,紧跟市委引才步伐,化身“招才引智专员”。他们的足迹遍布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75场“书记部长进校园”等系列引才活动,犹如一场场精准的“人才雨”,为崇义浇灌出3600余名急需人才,其中包括36名高学历硕博精英。

  针对本土高端人才稀缺、外地专家难以常驻的痛点,崇义探索推出高层次人才“双聘制”改革。57名行业领军人才以“候鸟式”“周末工程师”的灵活身份“飞”入崇义钨企。“周五下班赶高铁,周末在崇义的实验室攻坚技术难题,这已成为我的工作常态。”一位受聘于当地龙头钨企的大学教授如是说。正是这样的柔性引才模式,有效弥合了“塔尖”人才短板。

  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技术瓶颈,崇义敢于“张榜求贤”。2024年,14项涵盖钨钢(硬质合金)成型等“卡脖子”难题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发布。一纸“英雄帖”,吸引了18个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顶尖团队“揭榜”应战,让企业需求与科研智慧实现“零距离”精准对接。

  精心育才:协同赋能,锻造本土“生力军”

  “引才更要育才”,崇义县深谙此道,着力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依托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县里搭建平台,由企业按需推荐、院校量身培养,与中南大学、南昌大学等30余所院所深度合作。目前,已有216名钨产业技能人才通过这种“订单式”联合培养模式脱颖而出,成为生产线上的中坚力量。

  依托赣州市阳明正颐技工学校、崇义中等专业学校等本土培训资源,在崇义县龙勾工业园,一座投资打造的5G+工业场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令人耳目一新。技工们头戴VR设备,在虚拟的选矿厂、智能控制系统中反复演练实操技能。“这套‘虚拟工厂’,让我们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就掌握了最前沿的技术!”赣州“数字工匠”肖锋兴奋地说。截至目前,此基地已培养专业人才618人。

  同时,县硬质合金生态产业园内,高技能人才培训共建共享基地正蓬勃发展。园区企业与江西理工大学等深度合作,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已开展培训超1万人次,其中钨产业高技能人才1200余人次,显著提升了本土人才的“造血”能力。

  暖心留才:厚植沃土,构筑人才“温馨港”

  人才引得来、育得好,更要留得住。崇义县以全方位、有温度的服务厚植留才沃土。县委建立“1+N”县领导联系服务人才机制,11名县领导“一对一”或“一对多”直接服务31名钨产业专家人才。从配偶随迁、医疗健康到奖励申报,192件困扰人才的“关键小事”在组织的关怀下一一解决,让人才倍感温暖。

  硬件保障同样到位。县财政预算投入6000万元建设的114套高端人才公寓,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让人才“拎包即住”,后顾无忧。“住在山景式公寓里,心也安定了,更能专注于硬质合金技术的研发了。”新入住的市级高层次人才傅声华感叹道。

  崇义县通过积极开展“如我+”行动,破解人才服务痛点、难点、堵点,推动人才政策“一键办理、免批快兑”。“崇速办”线上平台的开发,集成了55项涉企涉才增值服务。2024年已累计兑现钨产业高层次人才奖励267.4万元。同时,县里积极推荐优秀钨产业人才参评国家级、省级荣誉。截至目前,1人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赣鄱俊才”计划名单;征集江西省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有色金属新材料赛道)项目41个,2个项目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以高分晋级决赛,极大增强了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从县委主要领导大力引才,到车间技工沉浸学习;从“周末工程师”山海奔忙,到人才公寓暖心灯火——崇义县以高度的组织担当和创新实践,构筑“引育留用”全链条生态,为百亿钨业锻造坚实人才支撑,在红土地上生动书写了人才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崇义答卷”。人才活水与产业沃土交融,这座山区小县的钨金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张小平在我市调研 沈谦芳随同 赵多仙参加有关活动
~~~赵多仙等带头捐款
~~~三件作品在决赛中获一等奖
~~~
~~~——看崇义百亿钨产业背后的“人才密码”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报头
习近平向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习近平引领中国和平发展的时代启示
抓紧抓实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我市“慈善一日捐”活动启动
全市基层理论微宣讲大赛落幕
图片新闻
从挖“矿”到挖“才”
赣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