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昕 蓝芳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改有成效既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果的度量衡,更是实现作风建设根本性好转的转折点。要回答好“以何见效”的理论考题,破解好“改何奏效”的实践命题,评估好“有何成效”的界定难题,以学查改贯通发力,实现整改实质性、系统性、长效性突破。
问题导向求实效,避免整改成果“一场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是改有成效的生命线。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开展长冈乡调查,直击食盐匮乏痛点;《改造我们的学习》强调“有的放矢”,调查研究要紧扣实际,始终以靶向破题的锐气直击矛盾核心。整改若不能推动具体问题解决,就会沦为政治作秀。当前学习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各级党组织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推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推动立行立改事项落地见效。但也要清醒看到,整改领域仍存在“雨过地皮湿”现象,将整改等同于填表格、交报告,对群众的急难愁盼缺乏实质性举措,或搞“纸面整改”“数字整改”,用台账厚度代替整改深度。确保改有成效,必须动真碰硬、开门迎评:靶向攻坚“硬骨头”,对照中央明确的11个方面突出问题及本地自查的“两张清单”,针对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顽疾,由领导干部主动“揭榜挂帅”,签订攻坚军令状,明确整改目标、路径和时限,集中火力、重点突破,切实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过程监控“防注水”,推行整改清单“挂图作战”与“阳光晾晒”,利用信息化平台对问题整改进度实施动态管理,预警滞后项和风险点,落实“四不两直”现场核验制,对已销号问题随机抽查、实地复核,严防“数字销号”“纸面达标”。群众评价“验成色”,变“闭门整改”为“开门迎评”,针对重点整改事项,定期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基层群众代表召开整改听证会或进行满意度测评,现场质询、打分评议,在政务平台公开晒成绩单,对群众评价不满意的,坚决“返工”“补课”,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整改实效的终极标尺。
系统思维促高效,理顺学查改“一团麻”。系统思维是破解学查改脱节、治理碎片化的方法论钥匙。以整体性思维贯通教育、监督、整改全链条,让学查改科学并联、相互衔接,方能形成作风建设合力。当前学查改协同框架虽已初具雏形,但部分单位在统筹推进中存在机械分割倾向,学查改交互性不足,陷入“学归学、查归查、改归改”的割裂化误区;或在一体推进中存在“刻舟求剑”的惯性,未能根据不同时期矛盾主次变化动态调整策略,在复杂问题集中凸显的关键环节仍机械套用常规推进模式,导致学查改的协同效应未能充分释放;部门协同仍有“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现象,跨领域问题整改推诿扯皮,影响整体效能。这些结构性矛盾暴露出系统思维贯彻不彻底,亟需构建全链条贯通机制。“三环联动”学用相长。加强学查改交互反馈,在学习中加入“问题预查”环节,组织干部带着问题学、对照案例学,在排查问题时启动“即知即改”程序,同步推送相关政策法规库,在整改时加强以案促学,形成“学习启发排查、排查倒逼整改、整改反哺学习”的螺旋上升闭环。策略调频“精细问诊”。建立学查改动态调控机制,按照“查改需求侧”调配督导资源,对矛盾集中显现的关键领域特别护航,倾斜力量,对查改衔接不畅单位实施提级督导,通过案例解剖、现场办公确保整改力度与学习教育深化同频共振。部门协同“攥指成拳”。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推诿扯皮问题落实“首接负责、协同兜底”机制,推行整改任务交办单、提醒函、督办令的全套预警,让部门从“各扫门前雪”变为“共下一盘棋”。
制度建设保长效,杜绝作风建设“一阵风”。制度建设是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反弹的根本保障。“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将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约束,才能实现作风建设从治标向治本跃升。建长效是共产党人整改问题的历史自觉,从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开宗明义“厉行廉洁政治”,以法规刚性约束权力,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细化公务行为约束,共产党人始终以制度创新的魄力筑牢防线,以制度之力推动作风建设从“治标之举”向“治本之策”深化。当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21项制度落地生根,地方探索建立“四风”问题负面清单方兴未艾,作风建设制度框架日趋完善,但制度执行仍存在“沙滩流水不到头”的现象,或将制度创新异化为“墙上制度”,执行中搞“选择性落实”;或对“快递送礼”“电子红包”等新形态缺乏应对,出现制度真空;或将整改承诺异化为文字游戏,导致“制度休眠”。“制度千万条,落实第一条”,须以“铁规矩硬杠杠”打通制度执行“最后一公里”。严肃督查破空转。对制度空转、执行不力问题实行“一案双查”,既严肃追究直接责任,更深入倒查制度设计漏洞和执行机制缺陷,对重大制度执行不力问题提级管理、限期整改,形成强大震慑,确保制度不再是“稻草人”“橡皮筋”。动态织网堵漏洞。建立作风建设前沿瞭望哨,密切追踪“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新动向、新表现,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对发现的制度真空和模糊地带,及时“打补丁”“扎篱笆”,出台配套细则或负面清单,增强制度的预见性和约束力。厚植根基育生态。将制度执行力融入政治生态评估,开展“休眠制度”专项清淤行动,全面梳理排查现行制度,对不适应形势、操作性差的及时修订废止,对行之有效的强化执行监督。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统一,厚植“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政治土壤,真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自觉。
改有成效既是学习教育的目标和检验标准,更是作风建设的加油站。我们要以整改实效巩固政治忠诚,以系统高效彰显政治智慧,以制度长效锤炼政治定力,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作者单位:大余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