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证据“说话”

——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DNA实验室主任陈海英
陈海英在实验室对检材进行检测。

  □张飞君  特约记者  黄传钢  记者  彭梦琴  文/图

  近日,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DNA实验室主任陈海英奉命前往抚州市协助开展一起15年命案积案侦破工作。通过不懈努力、信息比对,陈海英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一起沉寂多年的命案积案成功告破。

  受理物证检验案件7000余起,检验物证检材1.2万余份,出具物证检验报告3300余份,所做的鉴定全部被法庭采纳,准确率达100%,从没有发生过一起错检事件——这就是陈海英从警17年交出的成绩单。从普通法医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DNA实验室主任,陈海英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获得“江西省刑事技术先进个人”称号,入选第五届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成员。她所带领的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科所DNA实验室荣获赣州市“三八红旗集体”“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刑侦技术战线上的业务能手。

  让正义不会迟到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作为一名警察,陈海英心头总有一“怕”:“我就怕到退休时,检察院找到我说,你哪年哪个案子的检验做错了,有人被冤枉了。”

  陈海英觉得,法医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起案件的相关人员都充分感受到科学带来的正义,不辜负生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盼。在对待检材上,陈海英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大意,又孜孜以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每一份检材的背后,都可能是某个重大案件的破案密码,隐藏着案件的真凶。”

  2015年8月5日上午,宁都县湛田乡某村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4人在家中被杀。案发现场没有目击证人,现场附近又没有视频监控,有效的破案线索几乎为零,案件调查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了DNA破案。

  正在休假的陈海英连夜赶回DNA实验室,与同事并肩作战。由于前期检验的结果不是很理想,分型图谱杂峰较多,陈海英就想办法获得更好的分型图谱,最终获得一条可靠的DNA信息。经过五天五夜的奋战,最后从3000余份人员生物检材排查样本中,锁定犯罪嫌疑人刘某并将其抓获,成功破获案件。

  很多时候,人员排查工作如同大海捞针。一次次的检验失败,一次次地调整方案,在那间既当实验室又当临时卧室的房间里,陈海英始终没有退缩和放弃。有时,因为一件案子,陈海英连续几个月都处于这种状态。

  “物证‘说话’了,结果比中的那一刻,整个人都轻松了。”陈海英说,从业17年,她最享受的一刻,就是检测结果出现重大进展的时候。一根毛发、一滴血迹,都是揭开真相的重要细节;一处伤痕、一个手势,都是亡者留下的无声“告白”。陈海英说,目睹案发现场的残忍,面对受害人及其家属,她要求自己,每一次出现场,每一次检测,都必须尽心尽力,不能出现错漏,为生者权,为逝者言。

  让实验室拥有独家秘方

  “她作为市局DNA实验室的开拓者、领导者、创新者,啃下了一块一块‘硬骨头’,改良了DNA实验室提取方法。”对于陈海英这些年的进步,她的入门“师父”,现任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肖泉总是备感骄傲。

  2018年9月,信丰县嘉定镇某村村民谭某彰在家中死亡,死者头部及床上有大量血迹,室内衣物凌乱。由于现场处于偏僻的乡下,附近又没有视频监控,且现场指纹、足迹等常规物证均未留下,现场勘查提取到一根断裂木棍,分析可能是嫌疑人使用的作案工具,成为破获本案的关键物证。

  断裂木棍送到DNA实验室后,同事们纷纷叫苦。木棍这类检材上DNA检验的成功率极低。大家都觉得没有把握,如若贸然检验的话,稍有不慎则会导致嫌疑人的有效信息损耗而再无法检出。

  面对艰难的任务,陈海英站了出来。她在实验前查询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检验经验,设计出最为合适的检验方案。最终成功在断裂木棍上检出嫌疑人信息,并破获此案。

  一次次破解“尸语”密码,一次次帮助案件得以破获,让陈海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法医物证DNA技术在日常破案中的重要性,新技术层出不穷,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必须不断学习创新。

  为了探索DNA传统提取方法的改良之路,陈海英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积极向有先进经验的兄弟和上级单位学习,对国内外的各个DNA提取试剂盒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专业技术知识丰富之后,陈海英带领DNA室开始了攻坚战。为了找出一个更好的替代试剂或是缩减一个步骤、增添一次提纯过程,经过千百次反复实验论证,终于在2013年建立了接触性DNA检验改良方法的初步模型。

  在实战运用中,陈海英建立的改良方法取得了巨大成效。从2014年至今,团队将改良方法用于实战,在实战中慢慢摸索出更多的经验,有效精简步骤、降低污染概率、缩短提取时间,大幅提高了DNA检出成功率。如今,接触性DNA的检出率从之前的6%提高到了25%,与传统硅珠法相比检出率提高了317%,在全国DNA室检出接触性DNA方面位居前列。

  让身边的同行受益匪浅

  “责任心强,碰到案子,总要想方设法取得突破。”这是同事对她的评价。一起起毫无头绪的刑事案件,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陈海英就是案件背后那个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人。

  在赣州刑侦民警的眼中,每一次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后,陈海英到场,总能让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陈海英是我们赣州刑警的‘尖端武器’。”提起陈海英,上犹县公安局老刑警李辉连连竖起大拇指。因为,正是在陈海英的技术支持下,十几年前发生在上犹县的一桩公安部督办命案积案得以破获,真凶得以伏法,李辉心里十几年的刺,也终于“拔”掉了。

  2005年12月17日,上犹县出租车司机晏某明被杀,案件一直没有破获。陈海英和李辉当时都到了案发现场提取物证。但案件一直未能破获,十几年来,这个案子成为陈海英心头的一块心病。她把案情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时时翻看。

  今年5月,陈海英再对当年案发现场提取的血样进行大规模排查,希望在庞大的信息库里找出与现场物证一致的基因分型,从而认定嫌疑人,只要办案民警把血样送过来,陈海英就第一时间赶赴实验室,用最快的速度检出结果。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一次又一次的期待,终于在第376份血样比对上了。

  这些年来,赣州市公安局DNA实验室成了全省唯一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的DNA实验室及公安部重点DNA实验室。在团队成员唐金晶眼中,每当工作中遇到难题,新的方法不会使用,疑难检材不会处理,图谱不会分析,鉴定意见不会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人就是陈海英。DNA实验室这支队伍在她的带领下,不断壮大,不断进步,在为公安机关培养刑侦技术战线上的人才上她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视觉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法治
   第09版:中缝
   第10版:中缝
让证据“说话”
遇到性骚扰怎么办
赣县区设立行政检查监测点护企发展
宁都一男子袭警辱警被依法刑拘
图片新闻
南康运用远程系统给审判提速
近期部分网络司法拍卖标的物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