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行舟 记者 廖福玲
近日,江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江西省“十三五”期间“双一流”建设验收结果的通知》,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顺利通过验收。
据悉,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于2017年获批江西省一流学科(培育),学科主要依托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对标一流学科尤其是2020年的标杆学科。按照《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优化学科发展生态环境,激发学科发展内在活力,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效,服务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在人才培养方面,2017年以来,赣南医学院立足赣南革命老区丰厚独特的文化资源,牵头组建“红医联盟”,弘扬“红医精神”,积极打造红色卫生文化特色和品牌。2018年,学生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为江西历史首次获该项奖励。2019年临床医学类本科专业全面纳入一本批次招生。2018年,新增医学技术、药学、公共卫生硕士点;2019年起与苏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方面,2017年以来,学科引进博士96人,6人获批省“双千计划”,4人获批省青年井冈学者,4人获批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在平台资源方面,2018年7月,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学校获得的首个全国性重点实验室,也是江西省目前获批建设的首个医学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7月,该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组进行的论证。学校新建有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在科学研究方面,学科确立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赣南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免疫与炎症、泌尿外科、分子诊断与精准医学等科研主攻方向,形成了自身特色与优势,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67项,发表SCI等收录论文283篇。2019、2020两年来共获省科研成果奖19项。
同时,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积极发挥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赣南首家建立了直升机空地一体化急救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先后派出6批次115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随州抗击疫情一线,获国家卫健委等表彰4人次,获省市级表彰团体5个、个人96人次。并且,该学科牵头组建了江西省2011油茶产业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油茶科技成果转化攻关研究,明确了全国9个主要高产油茶栽培品种及5个主要栽培地区对油茶脂质特性及生理活性的影响;开展了油茶相关分子的医药保健功能活性研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8项,建立企业标准18项。该学科还致力于微创泌尿外科手术系统创新,将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等国际前沿领域技术与最新一代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系统相结合,开展了全球例数最多的泌尿外科NOTES、LESS新型腹腔手术。此外,该学科开展遗传性红细胞疾病研究,开发了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试剂盒,并大规模开展了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服务,有效避免了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基于该系列研究结果,江西省于2013年纳入国家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范围。
互为助力,相辅相成。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建设依托平台,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助推平台的发展。在2018年度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全国2398所公立医院中排名第127位,国家监测指标为A级,迈入全国第一方阵。2019年该院在中国医院影响力综合排名第153位,位列江西省第三,其中泌尿外科、耳鼻喉科、普外科、消化内科4个专业跻身全国各专业百强。2019年、2020年该院连续二年入选中国医院百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