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张声 记者 萧森
“喝水行路难,上学就医难,发家致富更是难上加难。”这是曾经居住在兴国县山区群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受自然条件影响,通信闭塞、交通不便,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困扰着山区群众。
兴国县下决心为山区群众“挪穷窝,拔穷根”。在认真研究过去扶贫情况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兴国县审时度势,抢抓中央和省市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重大机遇,全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列入了县政府六大攻坚战重点工程项目,县扶贫办、发改委实行联合办公,强化统筹推进,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赶进度、保质量,让山区群众早日搬出大山,过上好日子。
记者近日走进兴国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城进园安置点——御庭家园,只见一幢幢高耸的楼房整齐美观,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屋内窗明几亮,雅致舒适。
该安置点位于兴国县经济开发区,建设305套安置房,户型有面积107.99平方米至151.37平方米的三室两厅、面积81.13平方米至82.71平方米的两室两厅。搬迁户自筹不超1万元即可拎包入住,现已安置建档立卡搬迁人口305户1674人。
住砖瓦房、喝自来水、走水泥路,这些都是曾经居住在兴国山区大山深处群众多年的期盼。如今,他们搬迁到了新建的安置点,出门就是平整宽阔的马路,还有样式新颖的路灯。另外,看病、上学也更方便了……说起生活中的变化,移民群众满脸笑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山区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兴国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既做好“搬”的文章,还做好“安”的文章。
该县加强安置点后续扶持管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措并举,建立了后续扶持台账,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通过技术技能培训837人,提高搬迁户就业能力,已实现本地(含园区)就业246人,外地务工255人,从事产业123户,公益性岗位29户31人;同时建起了商业店铺,方便安置点搬迁户就业创业。
安置点附近有思源学校、平川中学等幼儿园至高中学校,实现了就近就学学生117人。兴国县还加强了干部帮扶工作,实现每户搬迁户都有1名结对帮扶干部,确保产业、就业、教育、健康、保障等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为加强社区管理工作,安置点成立了移民服务中心,内设物业、就业、教育等服务岗位,设置了工作人员12人(其中专职7人、兼职5人);有14名中共党员,党支部建设正在按党章要求设置;开展了感恩教育,加强志智双扶工作,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搬迁户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