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新风润心田

——安远县多措并举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焕发新活力
安远县主城区一景。
安远县天心镇组织学生和文明实践志愿者在天心整军陈列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安远县采茶戏传承中心在高屋村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安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乡风文明评比活动。
社区老年人在青少年的陪伴下快乐生活。

  □尧在金  特约记者  朱鹏华

  近年来,作为赣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试点县,安远县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中央文明办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14534”要求和省、市关于推动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要求,统筹谋划,整合资源,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活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如今,全县建成5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明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高标准打造文明实践阵地

  在安远县鹤子镇新城区,一栋四层小楼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据该镇副镇长唐明炎介绍,这是鹤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我们筹措资金近500万元打造了占地面积约12亩,集文化服务、健身体育、教育服务、社会治理、便民服务、科技科普、技能培训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配备了农家书屋、乡村影院、排练室、篮球场、大舞台等设施。”这是安远县高标准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一个缩影。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安远县对阵地资源、功能融合、人员力量、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全县一盘棋,按“10+10+5+N”模式布局进行打造。“10”即“十有”,指有机构、有标识、有场地、有文明实践员、有制度、有台账、有菜单、有活动、有积分、有考核等;另一个“10”即“十个一”,指一个升国旗仪式、一套红马甲、一面成果展示墙、一面习语金句墙、一个移动音箱、一场“屋场夜话”、一个宣讲平台、一支志愿队伍、一面核心价值观墙、一个红黑榜;“5”指固定建设“学习强国”平台、志愿服务站、积分超市、宣讲室、活动室等功能;“N”指灵活依据群众需求,有选择地设置村史馆、儿童之家、青年之家等功能。从而形成了“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中心+农技服务中心+社会综治中心”有机相融的模式。

  该县坚持“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充分利用”的原则,注重引导乡镇有机整合旧校舍、老围屋、农家小院、小祠堂等一批闲置的小旧场所,并在修缮改造中注入乡土文化,打造符合当地村情民风、建筑风格的实践站。同时,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文明实践站+文化服务”模式,将采茶戏小舞台、村村通小广播、文化小广场等有机整合。通过有效整合阵地资源,把一个个小阵地建成文明实践大舞台。

  已有500余年历史的安远县孔田镇高屋村高家大院,是“赣南围屋群保护单位”,经修缮后,建成了集村史传承、文明宣传、文化娱乐、孝老敬老、儿童学娱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此外,该县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奖补机制,对符合标准且验收合格的实践站给予10万元至12万元奖补。同时,各挂点单位、村(社区)积极筹集建设资金。截至目前,全县共筹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资金逾2500万元。人员配置方面,已面向社会统一招录71名文明实践员,目前已完成岗前培训并到岗开展工作。

  把活动舞台建在群众身边

  每当夜幕降临,在安远县塘村乡塘村村,村民们伴随着音乐欢快地跳着广场舞。据了解,在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该乡对站点选址、功能设置、菜单制定、活动开展等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并制定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清单,开展点单服务。

  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生活,安远县扎实开展前期调研、合理选址、活动策划等工作,着力建设百姓身边的“15分钟文明实践圈”。

  扎实开展文化活动。安远县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喜闻乐见的活动,瞄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小剧团带上小节目,送文化进村入站。该县文联、县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帮助镇、村两级组建采茶戏协会、广场舞协会,并广泛开展采茶戏、广场舞、乐器、绘画、歌唱等专业培训,切实让群众从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创新形式组织宣传。安远县创新理论传播形式,组建宣讲团,以舞蹈、快板、采茶戏等形式送理论下基层,发挥“村村通”广播作用,录制红色歌曲、红色故事。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挑选了一批理论功底较好、热爱农村、知识丰富、善于沟通的干部群众作为宣讲员,围绕基层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通过理论宣讲、红色故事讲述、农技知识讲座等方式,进一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浓厚党史学习教育氛围,助力乡村振兴。

  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安远县紧密结合“新年新气象,新年新风尚”活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扎实推进全县乡风文明提升行动。通过建立乡风文明“十个一”宣传工作机制,开展主题文艺汇演、身边好人与道德模范故事分享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普及科学知识,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提高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安远县充分发挥各所站的主观能动性,紧盯农村治理难点,有效探索“文明实践+综治调解”农村社会治理新路径。该县浮槎乡长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屋场夜话”、“老廖古议事厅”了解民情民意、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如今,晨起健身、白天娱乐、晚上跳舞的景象在安远县遍地开花,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全县采茶戏小剧团覆盖各村,把小舞台、小广场变成大讲台,推行“采茶戏+理论宣讲”模式,更是让党的理论和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志愿服务引领文明乡风

  “孩子们,大家先洗手,再剁馅……”3月28日,在安远县镇岗乡赖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唐清英带着孩子们学习包饺子。据该乡宣传委员曾苑荣介绍,唐清英是一名“童伴妈妈”,她经常在赖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孩子们玩游戏、学画画、制作美食等,为孩子们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为营造文明乡风,安远县通过整合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成立文明实践理事会,发挥“五老”人员、乡贤、致富带头人、身边好人、妇女小组长的作用,引导群众自愿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爱心帮扶、公共设施维护、矛盾纠纷调处等。

  立足群众需求,打造志愿队伍,让群众享受贴心服务,是安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重要举措。该县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志愿者队伍网络,设立文艺、农技、普法等43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设计志愿服务活动时,每个月都根据群众需求安排不同的“活动菜单”,深受群众欢迎。

  在安远县凤山乡万亩紫山药基地里,该乡文明实践志愿者主动帮助当地紫山药种植大户进行覆膜育种抢农时。据了解,凤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组建了8支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与此同时,安远县还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库,志愿服务项目库、人才库,因时因地因事灵活创设志愿服务项目,每月制定活动指南, 所、站细化活动,打造特色品牌。同时,出台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完善志愿者星级认证、礼遇与扶持管理办法等,让志愿者在就业、就医、交通、评先评优等方面享受激励措施。开展“最佳志愿服务队伍”“最美志愿者”等评选表彰活动,增强志愿者归属感、荣誉感。

  目前,安远县组建了行业志愿者队伍43支2653人,全县在志愿服务网注册的服务组织有280多支,其中包括各类民间志愿服务团体150余个,计4.58万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000多场,服务群众20多万人次。

  (本版图片均由安远县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安远县多措并举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焕发新活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红土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法治
   第08版:教育
文明新风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