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廖福玲
前不久,《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赣南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发布。该“一市一策”方案的制定和出台,为赣州职教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将引领职教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如何打造职教高地?如何推动措施落到实处?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职业院校的负责人,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提质培优,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若干措施》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主线,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率先建设三大区域性职教高地,即中西部地区德技并修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全国职业教育培根铸魂的育人高地、革命老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高地。
在崇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陈飞虎看来,加快政策措施落地,就要加大对县级政府履行职业教育职责年度督导力度,进行问责问效;学校应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任务,按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切实推进“五育”并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扩容提质协同;对接市场、政策,结合县校生情,科学设置专业,加大资金投入,高标准建设专业实训室,足额配齐专业教师队伍;倡导开放式办学,整合社会各界职教资源,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彰显办学特色;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融为一体,着力提升文化育人功能,办高质量、示范性职业教育。
在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围绕赣州市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发展格局,形成区域院校布局以及特色专业(群)布局。
瑞金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朱振华说,打造中职教育特色专业,需要有“一盘棋”思想。目前,各县(市、区)专业发展不均衡,如学前教育、汽修、计算机等专业,各地均有开设,规模大小不一,既无特色,也没有形成专业竞争力。因此,市级层面要在实地调研、通盘考虑的基础上,专门出台我市中职学校专业发展指导意见,针对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打造特色专业,并突出县域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实现专业建设互补发展、共享发展。同时,结合当前各地专业发展现状和实际,制定赣州市标准,加大赣州市级“精品专业”“骨干专业”“示范专业”评选力度,加大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力度,推动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职学校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此外,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先行”理念,切实抓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研究如何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大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中职办学能力;研究如何建立我市职业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特别是中职专业技能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提高职业教学办学质量;研究如何实现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保障,打造高地勇作示范
《若干措施》在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激发多主体协同办学活力方面,提出持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拓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渠道,优先保障职业教育用地供应,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
“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职业教育发展联席会议要定期召开,做到项目优先规划、经费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会昌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何发生说。
朱振华认为,在保障措施方面,各地财政要优先保障职业教育用地,优先保障职业学校“提质扩容”资金和项目建设;市级层面要建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督导机制,督促各地财政及时足额拨付国家免学费地方财政配套部分和省级、赣州市级财政拨付的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确保各中职学校项目建设及时完成。
何发生说,着力夯实中职教育办学基础,扩大高职、职教本科的规模,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贯通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用敏锐的政治意识、高标准的政治执行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落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主要特征。组织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专家”人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指导和引领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及时更新专业和教材内容,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在全省有重要位置。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建设中,我们‘作示范、勇争先’有基础、有必要、能实现,要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突破难点、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红色教育培根铸魂、推进开放办学和终生学习、促进传统工艺传承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作示范,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何发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