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扩投资促消费 多地轮番出“大招”稳经济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中国证券报》2日刊发文章《扩投资促消费 多地轮番出“大招”稳经济》。文章称,5月31日,湖南推出“1+8”政策体系、浙江发布8方面38条政策措施……近期,多地从扩投资、促消费、稳定外资外贸、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等方面对下阶段稳经济工作进行部署。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效果,各项政策逐渐显效,为稳住经济大盘注入强大动力。

  发挥好投资关键性作用

  在稳经济政策推出过程中,多地在扩投资方面“着墨”。比如,安徽、湖北、青海、陕西、北京、山东、黑龙江、广西、河北等地均表示,具备条件项目要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要加快进度。

  从投资领域看,广西提出,抓紧谋划实施一批水利、交通、能源、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河北要求,聚焦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领域,积极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近期,不少地方陆续开工重大项目。比如,5月20日,贵州省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60个,总投资2058.69亿元。宁夏披露,截至4月底,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复工87个,完成投资131.4亿元。

  从资金端看,各地加快专项债发行。截至5月27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6万亿元。

  在各地加快项目建设的背景下,后续基建投资增长值得期待。“基建作为今年主要的稳增长抓手,将继续发力,对经济形成支撑。”华鑫证券分析师谭倩表示,财政政策可能继续加码支持基建。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延续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政策推动的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上升。

  促消费“大礼包”频出

  促消费政策也是一大看点。近期,成都、济南、宁波等地新发放一批消费券,提振当地线下消费,大多涵盖受疫情影响的线下商超、餐饮、文娱、旅游等领域。

  “消费券发放有力地提振了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消费市场,助力相关行业复苏,对特定人群起到纾困帮扶作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云霄说。

  除发放消费券外,各地还通过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减少限购、税费优惠等方式千方百计促进消费恢复。同时,保障物流畅通,健全配送体系,为稳消费打通“最后一公里”。

  促进大宗商品消费是一项重要抓手。江西提出,开展好“大宗商品消费季”等活动,推动餐饮、住宿、文旅等线下消费全面复苏。深圳表示,进一步放开汽车指标限制,对居民消费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给予每人累计最高2000元的补贴。上海明确,今年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消费按规定予以适当补贴。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等政策可通过降低商品购置成本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未来还应加大消费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消费意愿,释放消费能力。

  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确保物流畅通是复工复产的前提条件,也是夯实经济稳健复苏的基石。湖北、青海、江苏、陕西、河北、天津、北京、江西等地近日在稳定物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进行部署。

  比如,江西省表示,要全力以赴保畅通稳供应,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的通行限制,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物流企业等纾困支持力度。北京市明确,用好京津冀协同机制,深化环京产业布局配套,优化物流运输方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在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保通保畅背景下,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货运物流总体平稳有序运行。

  “从目前看,物流运输、乘用车销售、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数据均处于恢复通道。”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表示,预计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企稳回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视觉
   第06版:周末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开放型经济
为何开展?谁来出钱?怎样确保准确?
在端午感受文脉之正
扩投资促消费 多地轮番出“大招”稳经济
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
公 示
赣州经开区房地产招租公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