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始终坚持“三个不动摇”走好赶考路

——浅析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内的展陈。(资料图片)

  □陈上海

  85年前,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迎来了伟大的胜利。特殊的历史时刻,总会勾起人们难忘而厚重的回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与红军长征、东北抗联一道,被誉为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三大艰苦”。其艰苦卓绝的程度,其勇于胜利的豪迈,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南方红军游击战争的三年,是发动群众、团结群众的三年,是坚定信念、艰苦斗争的三年。坚定信念、依靠群众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主题主线,艰苦斗争、实事求是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鲜明特征。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发展历程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主力红军长征后,红军和游击队在江西、福建、广东(含今海南省)、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河南等八省的十五块游击区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中共中央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934年10月22日,成立了由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央军区,指挥江西、福建、闽赣、赣南及闽浙赣5个军区及各直属的地方独立部队、留守的红二十四师及地方苏维埃干部约3万余人,掩护主力红军和中央机关安全转移,在中央苏区及其周围坚持游击战争,打击进犯苏区的敌人,保卫中央苏区。

  1935年1月至1935年3月,中央分局为保存有生力量,分九路突出重围。从2月中下旬起,在项英、陈毅统一指挥下,被围困的部队,按照中共中央分局部署陆续出发,在于都禾丰地区分成九路突围。陆续突围抵达赣粤边、闽西南、汀瑞边和湘粤赣边的红军部队,还有约2000人。

  1935年3月至1937年7月,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和游击队进行残酷的反复“清剿”,妄图消灭留下来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红军游击队员,克服种种困难,紧密依靠群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挫败了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清剿”,保存了革命火种,坚持游击战争。

  1937年7月至1937年10月,全面抗战爆发,南方红军游击队遵照中央指示改编北上抗日。1937年10月2日,中共中央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十五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分别编入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支队第三团,加入抗日救亡的大潮。

  三年血与火磨砺出的革命精神内涵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强调:“南方各游击区主要的领导同志,以及在游击区长期艰苦斗争之各同志,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和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争。”“留守的红军将士浴血奋斗,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陈毅同志在《梅岭三章》中写道‘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是何等豪迈的奋斗精神!”

  南方红军游击队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三年磨砺中,创造和培育了以坚定信念、依靠群众、艰苦斗争、实事求是为主要内涵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

  坚定信念,就是不惧革命途中的挫折失败,始终站稳革命立场,坚信中国革命必将胜利。坚定信念是南方红军游击队不畏艰难险阻、浴血坚持斗争,为共产主义理想信仰而奋斗、而牺牲的根本动力。三年间,红军游击队员饱受生活之苦、精神之苦,但是艰苦的环境没有动摇红军游击队员的信念和意志。在项英、陈毅的坚强领导下,红军游击队员们坚信“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抱着革命事业终将胜利的信念,坚持游击战争。

  依靠群众,就是紧密团结群众,争取群众,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依靠群众是南方红军游击队员坚持游击战争,取得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红军游击队员在崇山峻岭间坚持斗争,生活所需,几乎都是依靠群众的支援。当红军游击队员严重缺粮即将断炊之时,群众把大米、食盐、情报放在竹杠中,趁上山砍柴之机把它留给红军游击队,而换上新砍的竹杠挑柴下山。对此,陈毅深情地感叹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

  艰苦斗争,就是克服艰苦的生存环境,勇于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艰苦斗争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的核心内涵。由于国民党军队疯狂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游击队员的生活异常艰苦,生存处境极为艰难,缺衣少食,风餐露宿,“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几乎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困难环境下,红军游击队员保持艰苦斗争的作风,坚持同国民党作斗争。

  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求真务实,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方针政策。实事求是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游击战争期间,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红军游击队不断调整斗争策略,放弃中央苏区时期大规模兵团作战方式,转而采取小股部队作战,“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的灵活机动游击战术,保存了革命火种,有力打击敌人,最终赢得了游击战争的胜利。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跨越时空、永不过时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对于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弘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在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弘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中,无论什么情况,红军游击队都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真心拜人民为师、真正让人民满意、真诚请人民监督,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弘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就是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红军游击队员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支撑下,最终赢得游击战争的胜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筑牢忠诚之魂,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真正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确保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大力弘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鼓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浅析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知行
   第04版:赣江源
   第05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06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08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09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0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3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4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7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8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始终坚持“三个不动摇”走好赶考路
坚持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从红色精神中汲取丰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