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不褪色的枫叶红

  □王月

  初秋时节,远山上的枫叶渐显红晕,让环抱其中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熠熠生辉。

  2022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1935年3月,项英、陈毅几经辗转抵达油山地区,开始了以油山为中心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而油山位于大庾岭中心,北与诸广山相连,南与九连山接壤,是赣州通往粤北重镇韶关的必经之地,为大余留下丰厚、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大余见证了刘伯坚戴着镣铐,从容走在青菜街,吟诵《带镣行》慷慨赴死;见证了陈毅遇险,伏身草莽,满怀壮志写下《梅岭三章》;见证了长岭会议在这里召开,为保存有生力量、策应长征打下坚实基础……

  翻开历史的“教科书”,一帧帧动人心魄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背后隐藏着的无数先烈事迹令人动容。想到这里,我决定再赴纪念馆走上一趟。

  乌青的沥青路,衬着葱绿的栾树。路过小山丘,左侧棱角分明、气势恢宏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出现在眼前,馆体白如镜面,馆周青山如黛,缀得林间的枫叶点点光亮,像是浸着几分血色。

  这抹枫叶红透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之光。

  面临绝境依然心怀光明的陈毅,高唱《国际歌》坦然赴刑场的瞿秋白,不愿拖累战友纵身跳崖的何叔衡……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钢铁般的意志、毅然决然的选择,诠释着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用血与肉身为党和人民填平一道道坎,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奋进的力量源泉,亦是我们必须铭记的历史。

  这抹枫叶红浸染着生生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底色。

  历史往往比想象更加残酷。望着一件件文物,我犹如看到了当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

  面对敌人残酷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他们出没在深山密林,以竹笋、野菜,甚至树皮、树根为食,过着野人般的生活,游击队仅有的一名医生也被老虎吃掉。他们经历的艰苦不亚于长征,可即使这样,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依然指引着前辈们坚持到底。看看传世的《赣南游击词》,“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把艰难的生活谱成了诗,苦楚心酸不曾抱怨,留下的是乐观的心态和克服万难的决心,这样艰苦卓绝的努力、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抹枫叶红蕴含着鱼水情深、血浓于水的血脉联系。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群众功不可没。

  无人村、孤家村、孤家洞,这些字眼令人不寒而栗。当年,敌人实行“十家连坐法”,强迫移民并村,在苏区烧杀抢掠。然而,苏区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与红军游击队站在一起,成为红军坚强的后盾,被陈毅亲切地称为“重生亲父母”“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我信步而出,馆内通体的红墙与馆外的光明形成鲜明对比,视觉的反差一时令人感觉恍如隔世。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每逢时秋,山上的枫树由点红、浅红、深红到通红,它们用尽最后的气力怒放,像是对生命的敬礼,像是对英烈的礼赞。俯瞰前方,脚下平坦的广场、眼前巍峨的纪念碑,层峦起伏的山脉、高楼林立的县城依次跃入眼帘。放眼远眺,是梅岭雄关古驿道的关隘,乃至更加广阔的世界。

  枫叶红了,纪念馆“热”了。眼前的殷红,是先辈先烈播撒在庾岭大地的坚定信念。

  我深信,每个人心底有着那一抹永不褪色的“中国红”,信仰之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向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红军先辈们致敬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致敬铁血坚守
   第06版:致敬铁血坚守
   第07版:致敬铁血坚守
   第08版:致敬铁血坚守
   第09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0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3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4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7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8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21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22版:时事
   第23版:时事
永不褪色的枫叶红
去油山触摸那一片红
梅山颂
红色一直照耀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