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短视频新的流量密码

  一边是备受年轻人嫌弃的乡村土俗视频,一边是年轻人看了直呼回到了故乡的乡村赶集和吃席视频。乡村题材,正在经历新一轮更迭。

  以往,很多乡村短视频靠卖惨、哭穷或者扮丑来收割流量,这样的黑红方式虽然能快速积累粉丝,却不利于后续的商业化运营。之后便诞生了如李子柒这样打造世外桃源的乡村题材短视频。只是再造一个李子柒成本太高,且需要时运的加持,展示乡村生产生活的相关视频也在逐渐饱和。能够带动农产品销售的赶集、吃席等内容,逐渐成了乡村相关视频的新风向。对用户而言是审美升级,对平台而言,则是新的流量密码。

  下沉,沉到真实生活

  集市上摊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坝坝宴上大妈大爷热情的交谈声……吃席、赶集这些已经快要在线下“绝迹”的乡村习俗,正在短视频上重生。

  简单录一段在乡村赶集的视频,不到一天便引来了数十万点赞。视频里是一个个穿着朴素干净的人和谈不上精致却整洁的桌椅。这样的场景再配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就是烟火气的最佳诠释。这类短视频内容正在成为新的流量密码,相关的视频合集在抖音、快手上的播放量达到数十亿。

  一位从业者表示,像赶集这样带着烟火气的乡村视频是一个长期热点,他会要求旗下博主回老家时顺带做一期相关的视频。“他们正好也是农村人,拍出来的视频更客观,现在的用户好像对卖惨和桃花源式的乡村视频有点审美疲劳了。”

  以往,乡村生活在他者转述中的呈现,常常不是穷得揭不开锅,就是没有世俗气息的世外桃源。而在短视频中,乡村成了猎奇对象。更令人唏嘘的是,为了迎合猎奇这一市场需求,不少视频会有意无意地向“土俗”靠拢,仿佛乡村的休闲娱乐生活,只能是对城市拙劣的模仿。

  在某视频团队参与选题策划和拍摄的小荷妹表示,自己感觉网络上的乡村和自己每个月都要回去的乡村是两个世界,自己现实生活的地方,既没有李子柒视频中那样美好,也不像另一些视频中呈现的那样家徒四壁。小荷妹表示,自己建议团队拍摄赶集视频的初衷,是想呈现更大众化的乡村真实生活,村里邻居会因为怀疑你偷摘了我的橘子而吵架,也会在邻居生病时把自家的老母鸡送过去补身体。

  真正的乡村不同于城市里那样丰富多彩,而是另一番垄亩之景。就像小荷妹所说的,乡村真实生活正在一点点夺回自己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

  乡村短视频需要真实感

  乡村题材的视频,一直是互联网上的流量密码。其最火的平台是抖音、快手,快手最早靠下沉市场起家,在县城及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用户基础;抖音则是拥有巨大流量池的全民应用。

  这两个平台的乡村题材视频也各有侧重,快手的更具有江湖气,讲究情义;抖音则是注重观察分享,更多是保持一种记录者的身份。

  比起被MCN机构借着乡村题材包装的网红人设,本就是乡村出生的博主在这一话题上更有发言权,在各大视频平台扶持农人的计划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选择将拍摄乡村相关短视频作为一个创业方向,李子柒、华农兄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乡村题材的短视频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更替。以往透支了观众信任的卖惨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而桃花源式的乡村视频若做不到李子柒那样亲力亲为,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相比之下,主打“真实”的赶集、吃席类乡村视频,倒能凭借着真实感引发的共情走出一片天地。且这类视频的成本投入并不高,受众群体稳定,在提升平台用户忠诚度方面极具优势。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带着些许民俗意味的乡村活动并不具有日常性,在民俗活动缺席的间隙,李子柒式的田园牧歌或许是当下最能抓住用户的方式。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赶集、吃席,本质上都是贩卖情绪,只是相比过去的制造焦虑或者幻觉,现在的市场更看重褪去包装后真实的情感含量。

  (来源:银杏科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全国两会进行时
   第03版:全国两会进行时
   第04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
   第05版:民生
   第06版:客家摇篮拍客家·民居
   第07版:融媒
   第08版:科教
转角,遇见春天的故事
书记去哪儿
赣周事
这个烂梗为何被纷纷效仿?
乡村,短视频新的流量密码
无所谓,我会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