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蓉
杨花柳絮随风紧,雨生百谷夏将至。谷雨过后,春天渐渐退出季节的舞台,立夏轻拂柳荫翩然而至。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日-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
立夏节气,早在战国末年就已确立。古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南郊外“迎夏”,表达对丰收的美好祈愿,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前后,农事繁忙。粮棉作物勤松耪,种了玉米点花生,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劳作结束,暮色四合,炊烟升起,家家户户开始做晚餐。俗话说“一到立夏边,走路要人牵”。夏天人们常常感觉全身瘫软,四肢无力,这段时间农活又特别多。人们便在立夏这天忙里偷闲做些好吃食,以补充体力,俗称“撑夏”。
菜品是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食材大多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孩子们最爱新鲜松脆的炸蚕豆,小媳妇喜欢腌菜肉末炒竹笋。腰系蓝底白花围裙的客家女子坐在竹椅上,手里的擂捶旋得飞快,擂钵里的红辣椒、生姜、蒜瓣不一会就成了香喷喷的辣椒糊。刚剥壳的豌豆翠绿鲜嫩。大铁锅里,笼床蒸汽腾腾。掌勺的主妇麻利地在笼床里垫一层绿油油的春达菜,把豌豆拌上油、盐、辣椒糊、米粉,放进笼床。五花肉切成半个巴掌大的薄片,拌好作料,裹上米粉,铺在最上层。火旺水滚,半个小时后,香气从笼床里溢出来。性急的孩子闻香而来,在母亲身边磨来蹭去,不时伸颈探头往锅里看。母亲懂得孩子的心思,揭开笼床盖,夹了一块肉,用嘴吹散热气,让孩子尝尝,笑眯眯地问,蒸熟了没有?孩子一边吞咽,一边口齿不清地说,熟了,熟了。母亲再加一灶火,撒一把葱花,笼床就上桌了。
“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立夏这天,除了粉笼床,人们大多还会煮一盆自己腌的咸鸭蛋。鸭蛋盐味适中,蛋黄油汪汪的,一个咸蛋就能让人傍下三碗饭。夏天容易掉膘,据说立夏这天吃饱了一年都不会退瘦。立夏这天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多吃点,撑饱来。淘气的孩子拍着撑得溜圆的肚子,坐进谷箩里,让大人拿杆秤来称,看是不是更重了。大人称好后,总会疼爱地捏捏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蛋,笑着说几句吉利话,细满崽(小孩子之意)食饱哩咚咚大(健康成长之意)哦。
立夏,孩子们还有一项喜欢的游戏——斗蛋。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蛋,被尊为“蛋王”。得了“蛋王”的孩子,神气地领着一队小伙伴捉蝌蚪去了。
这个时候,蝌蚪已开始登出脚丫,瓜蔓正努力攀上支架,梧桐花铺好了淡紫色的地毯,枇杷树举出了金黄的枇杷。和暖的微风,送来阵阵稻麦的清香。香樟绿影中,新蝉开始练习第一支歌曲。歌词是——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是啊,春天固然曼妙多姿,但她的离去无法挽留。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再为此遗憾。立夏,草木繁盛,茎叶葳蕤,世间万物在这个季节都充满勃发的力量。立夏,立的是根基,立的是希望。根基深厚,心怀希望,人生终会如夏花灿烂绽放。
立夏了,郊外佳木阴阴,正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