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华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举行,会议强调要把治理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释放了中央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力度的强烈信号。基层是推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贴近人民群众的“前沿一线”,也是矛盾最多、压力最大的地方。各地各部门要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工作要求,把隐形变异、“纸面创新”、事务负担减下去,为基层干部减压松绑。
刹住歪风邪气,把隐形变异减下去。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刹住了一批歪风邪气。但“套娃”式开会、“白头”文件、电话通知、微信通知等隐形变异层出不穷、屡禁不绝,令基层干部叫苦不迭。这类现象表面上看是作风问题,实则是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出现了问题。权力就是责任,有责就要担当,各地各部门必须刀刃向内、以上率下,在落实基层减负工作要求上持续发力,严控发文数量,严把会议时间及规模,严管“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搞多头交办、扎堆催办、重复考核、频繁问效,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刹住歪风邪气。
力戒形式主义,把“纸面创新”减下去。有的领导干部不切实际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刻意求新、花样翻新等“纸面创新”现象层出不穷。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只能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在“伪创新”上“精雕细琢”。表面上看华丽亮眼,实则劳民伤财,加重了基层负担的同时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遏制纠正。“纸面创新”的出现,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变种。创新不是秀一秀、演一演,各地各部门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摒弃“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的不实作风,要强化政治担当,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在倾听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中搞创新、下功夫。
坚持实事求是,把事务负担减下去。当前,有的职能部门为规避风险,当起了甩手掌柜,一味将责任和压力转嫁给基层。热衷于与基层签订责任状,将指标任务层层加码下派,看上去是层层压实责任,实则层层不负责任,致使责任留在纸上、悬在空中,加重基层负担的同时还让基层干部背上了思想包袱。滥签责任状、层层加码下派的症结在于没有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的三大法宝之一,各地各部门要用好这一法宝,明确责任主体,厘清责任清单,少签责任状、少给一刀切、少弄一票否决、少搞层层加码,要以上率下,变“给我上”为“跟我上”,减轻基层压力的同时,让基层干部卸下思想包袱。(作者单位:大余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