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东:二次当红军

赣南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钟同福

  □钟同福

  1917年8月19日,朱道东出生在瑞金武阳镇下洲坝村的一个穷苦人家。12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因为无法谋生,朱道东就跟着一个姓谢的师傅学习理发,后来又靠给人家做工换饭吃,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日子。

  1931年2月,朱道东还未满14岁,在本村共产党员谢雨的介绍下,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那时第一次反“围剿”刚刚胜利,正为第二次反“围剿”做准备。初入红军部队,朱道东在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二连当战士。因为朱道东人小,又机灵调皮,有一次在打仗时,被一团团长杨得志看见了,杨得志就叫他“调皮鬼”。1933年冬,把他调到一团团部当通讯员。杨得志虽然比朱道东才大几岁,可他特别喜爱朱道东机灵活泼的性格,不叫名字一直称他为“调皮鬼”。

  此后,朱道东参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他回忆说:“多次反‘围剿’中,我们打了很多硬仗、恶仗、苦仗,伤亡极大。我所在的团在高兴圩、狮子岭一线打了一个月左右,牺牲了许多同志,最后还不得不撤下来,走上了长征的道路。”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让朱道东印象最深的战斗是——过乌江。这是一场比速度的战斗,红军和国民党的部队谁先到,谁就获得了胜利。当时,先遣团奉命火速开赴乌江。那个季节,贵州细雨小雪连绵,落地便结冰,路面像泼了一层桐油,当地群众称“桐油凌”。先遣团一路急行军,不知摔了多少“桐油跤”,但行军速度不但没有减慢,反而加快了。经过几天的强行军,先遣团抢在国民党军主力之前到达乌江渡口──龙溪。乌江自古为天险,白浪滔天,水深流急,两岸是数百米高刀削一般的大山,耸入云天。对岸有当地军阀的一个团据险固守。团长杨得志集中全团枪炮,向对岸敌人开火,将敌人山顶上的工事摧毁了,残敌退往山后时,一颗子弹打在他的右手手腕主动脉上,当时差一点就牺牲了。

  1935年5月,天下着瓢泼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朱道东所在的红一团冒雨强行军70多公里,一口气赶到了大渡河渡口安顺场,迅速投入战斗。战士们缴获了一条船,这是敌人自留的运输船,后来成为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唯一渡船。依靠一条小船,次日拂晓,17名勇士冲过巨浪、险滩和枪林弹雨,成功强渡大渡河。

  部队到陕北整编后,朱道东不再担任团里的通讯员,自1937年起,先后参加了攻打马匪(马鸿逵)战斗、直罗镇战斗、围攻甘泉的战斗。其间,朱道东先后参加了几十场战斗,多次负伤。1943年4月,朱道东再次负伤,子弹从脖子中间偏右一点的地方穿过,流了很多血,这一次差一点成了“烈士”。伤口愈合后,朱道东的身体还是很虚弱,上级便让他就地退伍了。

  在延安人生地不熟,朱道东只好重操旧业,在一间理发店里打工。1947年3月的一天,朱道东正在给人理发,突然听到有人喊他“调皮鬼”!他抬头一看,原来是杨得志路过理发店时看到了他。多年未见的老首长还是喊他“调皮鬼”,这一声亲切的呼唤,让朱道东热泪盈眶。在了解他的近况后,杨得志让朱道东回到部队。就这样,朱道东在延安第二次穿上了军装。

  杨得志安排朱道东到政治部任青年干事。1947年夏天,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华北战场,朱道东所在部队连续进行了正太、青沧和保(定)北战役,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当年9月,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根据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的指示,为配合东北战场的行动,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在清风店战役历时30小时,全歼国民党第三军两万余人。

  接下来,朱道东所在部队在湖北一带活动,扩大革命队伍。到1948年,二三月间,因为战争需要,部队开往北方执行新的战斗任务。朱道东受了伤不能随着部队急行军,政治部决定把他留下,让他在当地游击队治伤。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敌人包围了游击队所在村子,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游击队队员大部分牺牲了。朱道东钻进一堆柴草中,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之后,朱道东在一个老太太家里躲藏了六七天,身体稍有恢复,他就想方设法打听部队的去向,却探不到一点消息。朱道东便背了一床破被子,乘船过了长江,在九江转了几天后,遇到了一个瑞金老乡,在他的资助下,搭车到了宁都县城。朱道东一路要饭走回了瑞金,并最终回到武阳老家。

  回到老家后,乡亲们都来向朱道东打听,红军什么时候回来。朱道东就告诉大家,红军很快就要打回来了,告诉大家这几年他在外面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的情况,宣传革命很快就会胜利的大好形势。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终于打回来了,朱道东在武阳罗石圩找到解放军先头部队马队长,向他介绍了当地情况。马队长就让他留下来,组建武阳区中队,展开剿匪反霸斗争,后来又调到谢坊区中队工作。1970年,在战友的帮助下,朱道东以“调皮鬼”的身份与杨得志将军取得了联系后,确认他的革命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