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于用才方为爱才之道

  □许海兵

  《庄子·至乐》曾经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一只珍贵的海鸟飞落鲁国城郊,鲁国国君把鸟送到圣洁的宗庙里,给鸟奏虞舜时的乐曲九韶,摆上国君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海鸟惊恐忧惧,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口水,三天便死掉了。

  无独有偶,东晋时期也曾有过“支公好鹤”的故事,高僧支遁的朋友从建康慕名拜访,带来一对幼鹤,作为见面礼送给支遁。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对幼鹤羽翼渐丰,有了想飞的苗头。支遁非常爱惜,生怕幼鹤飞走了,“乃铩其翮”,就把它的翅膀剪短了。看着剪短了翅膀的幼鹤,“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支遁心里突然难受起来,若有所悟,大发感叹:“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乎!”是啊!鹤本云中之物,冲天凌霄是其天性,怎么能够作为我们的玩赏之物呢。于是,支遁好生饲养这对幼鹤,等到幼鹤的翅膀重新长出时,他捧着这对幼鹤来到支硎山顶,让它们凌空而去。

  鲁君和支遁的这种爱法,虽然喜爱的动机是真诚的,但是效果却与害之无异。若以如此爱法去对待人才,则为害更烈。试想一下,囿人才于自己周围,只是一味地宠之、捧之、供之、困之,使其不得用其长、展其才、尽其力,久而久之,则人才也将沦为庸才。然而时至今日,鲁君遗风犹存,像支遁这样能够幡然醒悟的却少之又少。比如有的单位不管部门人才对口与否,一律“攥”得紧紧,甚至明文规定只进不出,美其名曰“储备干部,以备后用”;有的单位认为知识分子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较之“白丁”略胜一筹,因而一个不放,尽管专业不对口,也要囤积起来……这些爱才而不用才,跟鲁君和支遁爱鸟而不发挥其长的做法何其相似。

  善于用才方是真正的爱才。有翅不能凌空高翔是对飞鸟的摧残,有蹄不能纵横驰骋是对骏马的折磨,有才没有用武之地则是对人才的戕害。任何人才都视自己的专业如生命,一个有志之人空怀才能而报效无门,则无论怎样使其养尊处优,他在精神上的失落都是无法弥补的。更何况,有些人才被粗暴地改变了专业,一切从零开始,工作起来不顺心,兴味索然,哪还谈得上什么积极性的激发。周恩来总理早在1956年关于知识分子的讲话中就指出:“为了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第一,应该改善对于他们的使用和安排,使他们能够发挥他们对于国家有益的专长。”把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放在第一位,才是真正的爱才。

  人的某方面专长,一般都与他这方面的浓厚兴趣相联系。许多人才一旦钻进自己酷爱的专业,就倾尽全部心血,以一股不可遏制的热情和不可抑制的力量去攀登高峰,宵衣旰食,乐此不疲。为这些人才创造发挥他们才能的条件,提供专业环境,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最实际的爱护。有了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他们的才能就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才可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奇迹来。

  现在,一方面人才缺乏,青黄不接,叫苦声不绝于耳;另一方面,明珠暗投的情况又多有发生。天生我材必有用,人才乃天下人之人才,是最不该得而私之的。倘若摈弃鲁君、支遁遗风,使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尽其才,对于推进各项工作才大有裨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全国两会时间
   第03版:全国两会时间
   第04版:专题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周末
   第07版:生活
   第08版:康养
   第09版:中缝
   第10版:中缝
党的密码通信事业在赣南苏区启航
善于用才方为爱才之道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