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着幸福出发

——全南推进养老院公建民营纪实
护理员在为老人进行艾熏和按摩。
  □陈健芬  特约记者  黄扬扬  记者  余书福  文/图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全南县康乐颐养中心,只见三栋粉白相间的小楼矗立于清幽的花园绿植之中,房屋窗明几净,地面一尘不染,老人们在庭院里三三两两坐着闲聊,一派悠然自得。

  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事业基础设施薄弱双重压力,全南盘活现有存量资源,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化运营模式,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康乐颐养中心从去年10月投入运营,是全南建设的首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

  政企联姻  打通养老“痛点”

  “每天看看电视散散步,衣服有人洗,饭送到房间,在这里住得很舒服,孩子也放心。”5月17日,在全南县康乐颐养中心,70多岁的老人李恢香高兴地说。为了让她得到精心的照顾,在外工作的儿女几经考察后,最终选择了这家空气、环境、服务都一流的综合性养老机构。

  “现在中心入住了89名老人,我们配备了27名专业的护理人员,24小时不间断看护。”该中心院长万里浪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养老观念的更新,申请办理入住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目前,全南县有60岁以上老人3.2万余人,占全县人口数的14%。此前,该县敬老院只有3所,均属于公办养老机构,主要用于满足城乡特困人员的养老需求,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现状下,针对社会老人的养老服务缺口不小。

  “受传统观念、软硬件等因素影响,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由于政策原因,有需求的社会老人又无法入住;另一方面,民营养老机构也面临场所难求、租金昂贵等困难,这样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和闲置。”全南县民政局局长谢华晖说,引入社会力量,实行公建民营,即政府负责硬件设施建设,由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运营,有助于打破这种僵局,打通养老“痛点”。

  2017年起,该县便先后投资3200多万元规划新建了县综合福利院康复大楼、残疾人康复大楼、光荣院,并将其与原有的全南县社会福利中心整体打包实行社会化改革,打造了公建民营模式运行的全南县康乐颐养中心,在确保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老人入住的前提下,接收并为社会上的老年人提供有偿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该中心距离全南县城1.5公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首期占地面积20余亩,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设有行政部、护理部、医疗部、后勤部、接待中心等部门,现有专业工作人员59人,护理型床位128张,二期将新增床位400张,是一个集养老、康复、休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谢华晖说,公建民营的运行模式,一方面可以避免政府包干存在的效率低下、服务水平差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民营资本节省大量的前期硬件投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养老的软件服务上,这是一种双赢选择。

  专业服务  破解养老“难点”

  空调、衣柜、有线电视、独立卫浴、床头呼叫系统……走进康乐颐养中心护理部,乍一看,这里与其他养老机构没有太大区别,但穿过走廊走到楼的另一侧,映入眼帘的却是“全南宜家康医院”几个大字。医养结合,是该养老机构的一个创新特色。

  “医疗救护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重要,在我们这里可以实现楼上养老、楼下看病,一旦老人身体不舒服,就能及时发现病情、尽早治疗。”该中心董事长徐永玲说,大部分养老院都是医养分离,老人常常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十分不便,医养结合模式则有力解决了这一难题。该中心医疗部设有内科、外科、中医、医务检验科、预防保健科、康复医务科、临终关怀科等科室,可为老人提供康复医疗、护理、中医药保健、疾病预防等健康养老服务。

  破解的难点不仅于此。管办分离的公建民营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改过去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差、运营水平低的“痼疾”,推动养老服务不断提质增效,焕发全新活力。

  在康乐颐养中心,单人房、双人房、家庭式套房等样样俱全,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娱乐室一个都不少,可为老人提供温馨、舒适、便捷、安全的养老服务。老人房间还配备了完善的监控、呼叫、消防系统及安全设施,专业的护理及医护人员提供24小时全方位服务。

  除了居住的软环境,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丰富的文娱康乐活动也备受老人欢迎。他们根据老人自理能力的差别,每天都会安排不同的活动,比如组织大家做手指舞或是打打拳、唱唱歌、听听戏,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享。

  注入爱心  覆盖养老“盲点”

  每天上午11时30分,康乐颐养中心准时开饭。护理员欧阳情英打好饭菜,端到中风卧床的老人钟燕妹跟前,一口一口细心地喂老人吃饭。每天早上5时起来,她就要开始忙着给老人洗澡擦身、洗漱穿衣、喂饭喂药,每两个小时还要给老人翻一次身,夜间还要查几次房。

  “很多卧床老人,脾气越来越像小孩,吃饭睡觉都要哄着!”今年55岁的欧阳情英是颐养中心最受老人欢迎的护理员之一。她性格温柔,总是爱和老人聊天拉家常,跟失智老人交流,哄得老人开开心心。

  入住颐养中心的社会托养老人,因儿女长期在外忙碌没时间照顾,缺乏精神慰藉和家的温暖,不少人脾气变得古怪、固执,空巢老人的精神关怀,成为养老服务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无论养老的方式怎样出新,没有服务上的用心,没有让老人发自内心的开心,那么一切都是空谈。”万里浪直言,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是做不好养老服务的。对此,中心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敬老爱老”,要求工作人员把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爱心、热心、细心、耐心的“四心”亲情式服务,让每一名入住老人都能体会到亲切、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

  今年疫情期间,来自湖南的护理员徐付贵在养老院全封闭式管理情况下,在隔离点独自一人精心照顾8名老人,全程无微不至,未发生一起安全事件。护理部主任张慧莲,丈夫在乡镇抗疫一线值守,而她为避免外出给老人带来感染风险,连续近2个月没回家,读高中的儿子餐餐吃面条……

  在康乐颐养中心,还有一名年仅20岁的特殊女孩林岸鸣。花季般的年龄却身患骨癌,母亲病故,父亲外出谋生无暇照顾她,徐永玲知道情况后,主动把她接到颐养中心,由专业护理员免费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爱心与温情在不断流淌。在这里,看得最多的是老人们开心满足的笑脸,听得最多的是老人们说“阿姨很好,比子女还亲”“在这里生活就像在家里一样”。

  情注夕阳霞满天,幸福养老,未来可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全南推进养老院公建民营纪实
~~~——全南推进养老院公建民营纪实
~~~——全南推进养老院公建民营纪实
~~~——全南推进养老院公建民营纪实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全国两会时间
   第03版:全国两会时间
   第04版:专题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周末
   第07版:生活
   第08版:康养
   第09版:中缝
   第10版:中缝
服软能让婚姻更幸福?
向着幸福出发
全民营养周健康知识进校园
6方法开启安全“睡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