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腔赤诚报家国

——蓉江新区潭东镇龙井村涌动参军热的背后
为今年应征入伍青年佩戴大红花。

  □幸赟  记者  曹建林  文/图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在赣州蓉江新区潭东镇龙井村,参军报国的青年不断涌现:叔侄兵、父子兵、兄弟兵……在这片面积仅14.46平方公里的村庄,在32个村民小组、876户3788人中,先后有100余人应征入伍,其中健在的退役军人51人、现役军人9人。

  近日,记者走进龙井村,追寻一块块耀眼夺目“光荣之家”背后的故事,感受龙井人的一腔赤诚报家国的浓厚情怀。

  传承基因

  热血青年从戎淬青春

  青春遇到军旅,是理想和现实的角力。然而在龙井村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赴军营,是青春岁月无悔的选择。”

  在下塅组,村民吴友法一大家子先后5人参军参战,他们生活在不同时代,但都作出同样的选择——投身军营保家国。

  “伯父吴孝亭1930年2月加入工农红军,1931年6月27日,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叔叔吴孝贵1950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斗,后复员回家,先后荣获解放纪念勋章和6次嘉奖。”吴友法自豪地说。在先辈的感召下,他哥哥吴友平1969年参军,在部队就光荣入党,退伍后在村里担任民兵营长多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74年吴友平被推荐到江西中医药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现已退休。吴友法自己于1980年参军,1984年退伍后在村委会担任了多年的村干部,后响应“军地两用人才”号召,积极学习技术,投身村民闭路电视安装等工作,解决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他侄孙吴先伟2016年参军,2018年退役。“我们家的家训就是要继承先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村里不仅有红军烈士吴孝亭,还有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黄朝华等。他们对村里的影响很大,村里青年打小就听他们的故事长大,更是受他们影响积极应征入伍。”龙井村干部陈达清说,“我自己参过军,儿子前年也应征入伍了,就是想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参加过抗美援朝、今年89岁的退役军人吴继茂说:“就是这种革命精神的传承,让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披上‘迷彩绿’,参军报国。”

  倾心尊崇

  退役军人乐享贴心服务

  上门送政策,为建档立卡退役军人邱昌权申请养殖补贴和种粮补贴;联合村里青壮年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入户助下塅组退役军人周逸忠开展春耕生产;帮石屋组退役军人周生奉调邻里纠纷、解家庭矛盾……自2019年9月1日龙井村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以来,秉承“情系老兵,真诚服务”的宗旨,他们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信访接待、走访慰问、权益保障等系列服务。

  “虽然服务站成立不到两周年,但村里的尊崇工作却由来已久。暖心优抚、精心安置、融心双拥、贴心培训、连心走访、真心帮扶、耐心信访等‘七心’服务早已成了村里的一张名片。”龙井村退役军人专干陈达沛自豪地说。强化优抚工作的关爱和保障,做到优抚暖心;强化安置工作的规范和便捷,落实安置精心;强化就业培训的形式和效果,做到培训贴心;强化双拥工作的融合和共建,做好融心双拥;强化走访工作定期性和常态化,实现连心走访;强化帮扶困难退役军人的精准及时,做到真心帮扶;强化信访工作的责任和担当,实现耐心信访。

  “穿上军装,装进去的是军魂;脱下军装,卸不掉的是担当。”龙井村村民刘龙春退役后自谋职业,工作之余,投身蓝天救援队继续服务社会。一直以来,龙井村情系“为军”情怀、拓宽“联军”渠道、开展“荣军”活动、推进“崇军”体系,浓厚的尊崇氛围,不仅增强了退役军人的归属感,更增添了广大退役军人新荣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李林阳
~~~——于都县公益组织热心服务社会走笔
~~~——蓉江新区潭东镇龙井村涌动参军热的背后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民生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拍客
   第06版:周末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开放型经济
用行动诠释孝道
爱的奉献
一腔赤诚报家国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