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柏儒 文/图
盛夏的石城,魅力诱人,各处的自然人文景点“热”起来了。近日,在花乐园景区内,体验卡丁车、旋转木马等游玩项目的游客洋溢着开心笑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近年来,石城县把推进“文化+旅游+体育”的深度融合,作为实施“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从文化资源聚集到旅游项目聚集,再到体育产业聚集,三者愈发融合,集文化休闲、健身观光、运动体验、体育养生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格局构想逐步变为现实。石城正成为赣南大地的一座“文旅体富矿”,给生活添彩,为经济赋能。
文旅融合彰显新气象
“石城有了杜鹃,就有了更美的石城”,央视著名主持人在观赏了八卦脑景区漫山遍野红杜鹃的壮丽景象后感慨道:“云雾缭绕,群峦若隐若现,置身八卦脑花海中,如入人间仙境。”
中国·石城温泉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吸引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央视著名主持人在内的众多行业大咖亲身感受石城魅力。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石城县在活动中被授予全省首个“中国温泉之城”称号。据工作人员介绍,全县共有九寨、通天寨、烧水湖、楂山里、上温竂、沔坊、烧湖里7处地热资源。石城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晓东表示,下一步,石城将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推进一批温泉旅游项目创建A级景区、A级乡村旅游点、旅游风情小镇、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品牌建设,打造世界级温泉旅游城市IP,唱响石城“中国温泉之城”品牌形象。
据了解,石城县在深挖温泉资源的同时,还利用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作引领,进一步聚拢人气。近年来,石城县举办了赣江源国际情歌会、“花开石城 醉美花朝”花朝节、八卦脑杜鹃花节等大型节会活动,吸引了新华社、光明日报等近百家媒体走进石城。特别是今年4月,中国·石城温泉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系列活动相关报道线上阅读量超过千万次,进一步提升了全县文旅融合度。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过几年的发展,石城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旅游人气越来越旺。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8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55.7%,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获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体旅和谐共促新发展
“2019年,兰溪谷景区开始运营,初期由于产品不完善、市场宣传营销工作不到位等,导致游客量少,景区处于亏损状态。从2020年开始,景区逐步引进“旱地龙舟”“传统射箭”“板桥灯体验”等素质拓展项目。把当地民俗文化融入素质拓展项目中,游客量也从最初的一年两三千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一年超万人,其中成团游客占80%。”石城县木兰乡兰溪谷景区总经理温华香介绍。
迎着兰溪谷景区的落日余晖,游客们行走在景区的巷道花丛中,兴致盎然地拍着照片和小视频,不时发出对美好景色的赞叹。如今的兰溪谷,建有户外拓展区、室内研学拓展区、欢乐篝火区、传统射箭场等,主要以当地民俗文化和素质拓展相结合,很好地对外宣传了石城以及赣南文化。同时,景区的研学游项目,截至目前共接待了两千名中小学生,让学生们在观光的同时能够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
此外,石城县还将健身观光、运动体验等户外体育运动,融入旅游景区建设。精心打造赣江源漂流景区,推出全长约5公里、落差达320米的“千里赣江第一漂”;旺龙湖旅游风景区在开发“丛林穿越”等健身观光项目的基础上,开发高空滑索、四季漂流、山地冲锋车等运动体验项目;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天寨景区、八卦脑(高山杜鹃)景区配套建设露营基地。
文体交融开启新篇章
近日,石城县赣源中学和石城一小荣获由教育部颁发的“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称号,这不仅是石城县对于冰雪运动的探索成果,更是全县深入推进文体融合发展的实践缩影。
“我县致力于打造‘江西首个冰球城’,县体育馆中一馆改造成江西首个冰球馆已顺利投入使用。浓厚的冰球气氛,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关注,除与卡尔特签订冰球战略合作外,新百伦领跑集团也赞助了一支冰球队。”石城县教科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孙卫平介绍。
近年来,石城县大力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东、西城双体育中心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示范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赣江源居委会、高田镇上柏村、琴江镇铜锣湾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建设基本完工,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 6个乡镇级、79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此外,石城县还充分发挥体育协会作用,积极参加、组织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在2020年江西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中,石城县荣获1金1银;荣获赣州市青少年足球赛男子(U11)组第三名、女子(U13)组第三名。县内“迎新年”徒步登高比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篮球赛、气排球赛等群体性体育活动,参与人员超3000人。截至目前,全县单项体育协会已增至1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889名。
随着体旅融合的深入推进,石城体育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活力。据了解,目前全县已有鞋服及配套企业200多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员2万余人,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