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等3种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与感染者共用针头和针具、输入被感染者的血或血成分、移植感染者的组织或器官可造成传播;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和牙刷、文身和针刺也可能引起传播。性接触传播是指(异性或同性)无防护性行为引起的传播,不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就会由于生殖体液的接触而传播。母婴传播是指感染病毒的母亲经胎盘或分娩将病毒传给胎儿,也可以通过哺乳传给婴儿。
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毒都不会借助空气、水或食物传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人或感染者的一般接触不会被感染。艾滋病、乙肝和丙肝一般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不会通过一般社交上的接吻、拥抱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蚊虫叮咬等方式传播。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造成各个系统的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等,最后导致死亡。
乙肝的流行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肝脏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会被损害,患者厌食油腻,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发黄、蜘蛛样红痣等,病情严重的就会死亡。我国是丙肝的高流行区。在一般人群中丙肝的感染率约为3%。
为了避免感染他人,艾滋病、乙肝和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也应特别注意,不要让自己的血液(如外伤出血和月经血)、唾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本人所用剃须刀、牙刷、盥洗用品,不要与他人互相借用。
(宗禾)
下期刊登预告:
《健康教育》将在2021年12月3日7版,刊登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11条解读“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