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青 欧艳芬 特约记者胡江涛 曾嵘峰 温京燕 通讯员游勇 周建云 曾青松 刘照志 刘志蔚 文/图
秋风徐徐,拂过赣南这块充满绿意的大地,绵延起伏的群山间,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山脊上,蔚为壮观。这些风机将风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绿色电能,并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赣州区位优势独特,风、光、山水等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项目等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赣州市抢抓机遇,立足优势,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达779万千瓦,较2011年增长378%。赣州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达480万千瓦,较2011年增长154%,形成“两纵一横一环网”的500千伏网架结构,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县县覆盖、县城区110千伏双电源供电。特别是,建成投运樟树—吉安—赣州成品油管道,年最大输送能力300万吨,建成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约1069公里,形成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双气源”供气格局。
“绿能”涌动,“风光”无限。在全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赣州全力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光伏、风电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新能源发电装机400.69万千瓦、年发电量72亿千瓦时,均居全省首位,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28%。全市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72万个、61.86万千瓦,惠及13.58万户困难群众。如今,赣州市已建成全省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覆盖网,实现了村村通“动力电”,电网电压合格率、城乡供电可靠性、户均配变容量分别达到99.70%、99.82%和3.24千伏安。
十年来,赣州积极推进能源领域保供应、调结构、提效率、促改革、惠民生等工作,能源发展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放眼未来,赣州抢抓“双碳”机遇,不断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完善能源输送网络和储存设施。尤其是,加快信丰电厂、赣南调峰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推动实现县县通管道天然气和多气源供气,推进城镇燃气企业应急调峰储气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华能秦煤瑞金电厂煤炭储备基地,增强区域煤炭应急储备能力等。
建设“美丽江西”,赣州不遗余力。奋进新征程,赣州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作示范、勇争先”提供更加充沛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