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叶功富 文/图
日前,文旅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公示,大余丫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入选。目前大余县有国家4A和3A级景区各两个,乡村旅游精品点46处。近年来,大余县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名县和旅游名县发展定位,精耕细作,扬优成势,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打造大湾区文旅康养基地。
大余是远近闻名的丝路故地、理学源地、钨业宝地、红色圣地和生态福地,享有世界钨都、梅花诗国、牡丹亭故乡等诸多美誉,先后荣膺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重量级荣誉称号。
依托资源禀赋,围绕“红古绿金”四色资源,大余县坚持“不填塘、不推房、不移山、不砍伐”四不原则,稳步推进以丫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引领打造梅关古驿道、牡丹亭文化园、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等10多个旅游大项目。大力发展红培产业,依托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岭三章纪念馆、陈毅同志旧居等红色资源,全面承接红色教育培训及研学,着力打造大湾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依托乡村振兴,整合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点等,大力发展特色民宿、生态休闲农业、农事体验、民俗表演及农产品加工、售卖等相关产业,建成了56个集生产、休闲、观光于一身的农旅融合项目,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延伸旅游链条,丰富休闲康养新业态。大余县因地制宜推进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丫山运动休闲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了丫山健康养老中心等20多个康养项目,形成了五大类39种特色运动休闲产业集群项目,构建了康复疗养、健康管理、旅居养老、“候鸟”养老等康养全链条。全国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国家登山基地、国家级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先后落户大余,近3年共举办了国际山地马拉松大赛等31类300余次运动赛事,参与人员超300万人次,形成了“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健康养老”综合产业体系。
强化要素配置,构建文旅康养新格局。大余县建立了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全方位展现“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实现“一部手机游大余”。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了旅游集散中心、高铁无轨站、机场高铁直通车智慧出行系统。大力发展旅游产品,开发了激情越野、森林拓展等60余种运动项目,大龙山生态酒店等八大主题度假酒店拥有客房近1500间,自建自营生态农业基地1200余亩,对口供应十余个景观餐厅、三大美食街。创新旅游策划,在北上广等地设立推介中心,邀请大湾区媒体大咖、旅行商前来大余采风报道,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爆发力。2022年,大余县全年旅游接待游客991万余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95.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3%和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