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恪守“清慎勤” 涵养好家风

  □赵鹏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为人之道、生活方式和生活作风的总和。中华民族历来对家文化极其重视,一个家族或家庭的家风,对内影响着个人的品格,对外影响着社会的组成。所以,优良家风的树立不仅能使家庭成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得到正面影响,也能助推社会的和谐稳定。

  每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不尽相同,但是通往成功的起点,几乎都与良好家风密不可分。比如被誉为“齐鲁第一进士家族”的新城王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最显赫的科举文化世家。新城王氏坚持以道义传承族脉、以科举扬名家声、以儒风启迪智慧、以礼仪训诫闺门,这种体系完善的族规家训,成为新城王氏家族崛起的“优势基因”。清朝康熙年间的刑部尚书、诗坛领袖、一代廉吏王士祯就是新城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王士祯第三子王启汸任唐山知县。第二年,王士祯亲笔书写《手镜》五十则,总结自己多年的为官经验,叮嘱儿子要做到“清慎勤”,清正朴素、宽政慎行、为国为民,告诫子孙恪守家训,传承家风。

  “清慎勤”这三个字是王士祯毕生恪守的为官准则,也是他对初入仕途的儿子王启汸的谆谆教诲,他说:“启汸凭一介书生担当地方官职,我心里惴惴不安,于是就把自己想到的注意事项亲手写了几十条交付给他,让他阅读体会,并照此做事。启汸如果能够遵守这些意见不废弃,即使不能很快达到古代那些循吏和良吏的水准,也可以做到不失职了。”为此,在《手镜》之中,王士祯专门谈到了自己对“清慎勤”的理解:“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

  千百年来,虽然岁月更迭,但是为官从政的标准无外乎“清慎勤”这三个字。直到今天,对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而言,“清慎勤”这三个字依旧值得借鉴遵循。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正向纵深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应常以“清慎勤”为镜检视自己,以清除思想之垢、革除行为之弊,既要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严守党规法纪的红线;又要慎独慎微,在私底下、无人时抵住诱惑,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还要勤于政务,刻苦上进,常谋富民之策、常兴利民之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优良家风是家庭育人的宝典,也是子女成才的富矿。作为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恪守“清慎勤”,切实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优良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不断改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知行
   第04版:视觉
树牢党章意识 践行党章要求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赣州篇章
做好理论学习“实”字文章
恪守“清慎勤” 涵养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