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赣南第一批鼻内窥镜的开拓者,他成立了赣南第一个耳聋专病门诊,他建立了赣南第一个眩晕诊疗中心……他用自己毕生所学和精湛的技术,让赣南和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耳聋患者受益。
他是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副院长张小安。2023年11月,在赣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三届选举大会上,张小安当选赣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说:“这是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同行对我最高的认可,但也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意味着今后不仅要带领自己科室、自身所在医院的相关业务向前发展,还要引领整个赣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事业跨入新时代。”
一
张小安在赣南医疗界小有名气,最初得益于他扎实的鼻科功底。1994年本科毕业的张小安,是赣南医学院的第一批五年制眼耳鼻喉专业学生。1998年,他就成了赣州市最早运用鼻内窥镜技术进行鼻腔手术的医生。
但是,2014年的一次赴外学习,改变了张小安的专业选择。那年,作为“西部之光”第十二批访问学者,他被选派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学习,师从世界著名耳科专家戴春富教授。研修期间,他看到赣南很多患者连耳朵鼓膜修补手术,都要跑到千里之外的上海进行,进一步了解到了赣南耳科水平与大城市存在的巨大差距。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在赣州能做好鼻科手术的专家很多,但耳科基本上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我就想,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赣南耳科基础薄弱的现状?最起码中耳炎、鼓膜修补这样的简单手术,能让赣南百姓不再长途奔波北上广,而是能在赣州完成。”张小安说。
耳朵跟颅脑相邻,还有复杂的面神经、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和风险性都相当大,这也导致很多人初步尝试后便不得不知难而退。但张小安进入耳科临床领域后,却一发不可收拾地钻研了进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是张小安的座右铭,也成了他的真实写照。张小安拿出了自己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学习、实践,研读跟耳科有关的前沿知识,一遍遍地进行颞骨解剖训练,参加各种形式的专题学习班。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便熟练掌握了鼓膜修补、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手术以及耳内镜微创手术、外耳道癌规范化治疗、人工耳蜗植入等高难度手术。
二
2017年,张小安作为特殊人才被章贡区引进并担任赣州市立医院任副院长。这也给张小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平台。他通过自己的所学,建立了赣南第一个眩晕诊疗中心,成立了赣南第一个耳聋专病门诊,并在赣州市率先开展鼓室内钆造影诊断梅尼埃病,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让赣南的耳病患者终于实现了家门口就医的愿望。
曾经,有患者做耳科手术,免不了要在耳朵后面留下3公分左右的刀口。2018年张小安引入耳内镜微创手术,通过耳道就可以完成手术,不用剃头发、不见刀口,患者做完手术第二天即可回家,手术效果还比以往有了大幅提升。2023年,在张小安团队的努力下,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列入国家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医疗机构。
“这对我们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意味着在赣南,我们不仅自己能做规范化的耳内镜微创手术,还能进行临床医学教学,让赣南及至周边省市更多的医生掌握这门技术。”张小安表示。
邻近颅脑、周边神经丰富……由于耳朵的特殊结构,人工耳蜗植入也被称作是耳外科天花板级的手术。但在张小安的努力下,目前,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一个常规手术,植入数量多年位列全省前三,其中2021年人工耳蜗植入数量达到全省第一,患者涵盖贵州、湖北、湖南、广东等众多省。
“越来越多的耳聋患者通过我们的耳内镜微创技术、人工听觉植入(包括人工耳蜗植入),重新回到了有声世界,这对我们来说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对耳科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耳科聋疾病本身就有一个很长的链条,包括前期的听力检测筛查评估、基因检测、耳聋的预防治疗和后期的语言训练等。”张小安说。
三
从2018年起,张小安坚持每年都举办耳内镜及眩晕学习班,至今已连续举办5期,培训出大批眩晕医学及耳内镜微创技术人才。2021年,张小安又举办了赣南第一期耳内镜及颞骨解剖训练班,为耳内镜微创及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在赣南的推广进行了尝试。鉴于长期对耳聋患者的关注与在耳科疾病的贡献,张小安先后当选为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协会听力及语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赣州市残联康复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在医疗卫生行业30年了,对医学的热爱还是不减当年。这是一个能在技术的提升中不断收获快乐的职业。所有获得的称号和荣誉都成为过去,我们要开始新的长征。赣州目前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我们也还在借助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力量,打造赣州的模拟医学中心,我也希望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学科建设、技术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赣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张小安说。
(记者宋石长 特约记者曾正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