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朋 秦鹏
“这是青春的宣言,是心对时代的放歌;这是青春的誓言,是梦对未来的承诺。再重的嘱托,我们扛得起,接得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今年5月4日,《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歌曲全国首发活动在赣州举行。这首旋律激昂、催人奋进的歌曲掀起了全国各地传唱热潮。生在红土地、长在红旗下的赣州青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挺膺担当、勇立潮头,奋力书写新时代的青春荣光。
作为以共青团为核心力量的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五年来,赣州市青年联合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动员青年建功新时代、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善作善为,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团结引领青年永跟党走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专为青少年设计的红色历史文化剧本《虎犊》一书的书名,便来自当年少共国际师政委萧华的这首《忆少共国际师》。《虎犊》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为抵抗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围剿”而组建少共国际师为背景,一经推出便引起各界关注和广泛好评。
在中国共青团百年华诞之际,共青团赣州市委修订出版了《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一书,而《虎犊》正是对书中记载的那段红色历史的高度还原和沉浸体验。“《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央苏区青年运动的历史,不仅是青年教育的模范读本,更是我们创新开展青年思想工作的丰富源泉。”市青联主席杨志正说。
市青联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用红色初心感召青年、用创新方式引领青年、用榜样力量带动青年。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依托“青联思想汇”“强国志·青春说”和青联大讲堂等载体,全覆盖推进青联委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修订出版《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举办纪念少共国际师成立90周年系列活动,建成全国首个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陈列馆和少共国际师红色研学教育基地,依托团属新媒体矩阵推出“致敬英雄”“赣南将星”等系列短视频作品,全网播放量超3亿次,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建设青年爱国统一战线
“衷心希望香港青年与广大客家青年和衷共济、凝心聚力,跨越时空距离、加强交流合作,在推动中国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书写青春荣光。”全国青联副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在2023年客家青年发展大会上向广大客家青年发出倡议。
260余名海内外客家青年齐聚一堂、共谋发展。在赣州龙南高规格举办的这场客家青年发展大会上,首创了客家青年统战工作品牌,为世界客属青年搭建了返乡创业、人才交流、国情参访的平台。“大会在内容设计中突出客家元素、青年元素,让海内外青年在深度交流中激发家国情怀、传承客家文化、坚定发展信心。”市青联副主席张娴说。
市青联积极推动构建最广泛的新时代青年爱国统一战线,面向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青年,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画好新时代“最大同心圆”。积极培育青年社会组织,在互联网行业、青年餐饮人行业等新兴行业领域成立团组织,联系凝聚一大批新兴行业领域青年群体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常态化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1万余名赣州青少年与新疆、西藏等地青少年通过书信、网络成为朋友。密切与港澳台青年联系交流,开展“东江源寻根之旅”研学交流、“赣港心连心 青春共奋进”青少年足球联谊赛等活动,举办大湾区与赣州青年发展圆桌对话,组织“扎根赣南·融湾向未来”学习考察,为深化赣港两地青年资源共享、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围绕中心大局挺膺担当
“选择自己最想做的,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动力。”大余县一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赣州市青联委员孙宏飞放弃了在大城市的稳定工作,毅然选择了一条“下乡路”,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靠着自身努力和政府支持,这位“90后”新农人在茁壮成长,他不仅赚到了钱,还获评中国青年创业奖、江西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
“相比于其他行业,像农业这种传统行业,要振兴,更要想法子、出新招。”在孙宏飞的带领下,通过集约化经营、田地托管等形式,合作社吸纳了189户成员,解决农村留守人员季节用工200多人,每年辐射带动至少1.5万户农民增产增收。
市青联紧紧围绕中心大局,找准结合点、明确切入点、把握着力点,努力提高对党政工作大局的贡献度。依托客家青年发展大会平台,促进客家青年投资项目对接,达成合作意向10余个,现场签约资金25.2亿元。筹资100万元实施科技创新赋能青年“揭榜挂帅”攻关行动,助力青年科研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组建科技兴农、电商助农、产业振兴、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等10个青联委员服务团,举办赣南希望脐橙“百企万户亿元”义卖助困、“直播带岗”等活动,引导带动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社会化动员优势,依托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等团体会员,招募5.3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指导组建1000余人的应急救援“常备军”赣青突击队,组织千里驰援河北涿州、广西玉林,在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从软件配套到硬件环境,青创园给我们初创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创业条件。”刚刚大学毕业的衷庆东,在青年创业园优惠条件的吸引下,从“校门”直接来到了“园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这里我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在青创园免租返税的政策支持下,我不仅节省了一大笔创业启动资金,更是少走了不少弯路。”同在青创园入驻的新媒体公司负责人张运雨坦言。
作为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团市委、市青联等联手打造了江西青年数字经济产业园。这家全省首个以数字经济为主要业态的青年创业园区,目前已签约入驻15家初创型企业。今年,市青联还争取到“全国青联海聚英才青年π空间”江西站落地赣州。这一“国字号”的品牌将带来更多政策和资源赋能,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多实打实、看得见的帮助。
市青联积极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真正使青联成为青年想得起、信得过、靠得住的群团组织。积极为青年代言建言,争取市政府将“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联动出台52项青年发展普惠政策,连续六年实施青年英才“展翅计划”,累计为9000余名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举办“爱在赣鄱·团团有约”婚恋交友系列活动,为4000余名单身青年搭建交友平台。推动青联“希望小屋”“童心港湾”建设,依靠青联联动社会资源,直接为1万余名困难、留守青少年提供服务。争取希望工程爱心款物2700余万元,资助1万余名大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帮助1.8万余名青少年实现“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