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强 李燕
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作出部署。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指出,要主动对接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西经济区建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这些重要会议的精神,为赣州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推动营商环境加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方向。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打造赣州一流市场化营商环境
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坚持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是要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优化企业登记与退出服务,通过“一窗通办”“一网通办”“电子证照”“证照联办”等改革措施,持续推行企业“开办即开户”“退出即销户”。落实市场准入制度,持续开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清理行动,归集和清理赣州违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制度建设。二是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贯彻落实《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探索试行“智能+人工”审查机制与公平竞争指数评估试点,完善审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参与,专家介入”的审查会商机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智能化、科学化与制度化。另一方面,要持续开展违反统一市场建设专项整治行动,消除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常态化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及时纠偏和规制。三是要完善发展要素市场。加强传统要素的保障力度,完善“标准地+承诺制”用地模式,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健全产业用地全周期协同监管服务机制。出台稳就业保用工一站式服务方案,针对企业不同发展期,分类指导服务企业合法用工。加快培育数据新要素市场,建设高质量数据集,打造知识型数据产品,推动数据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加快数据产品供给创新;探索建立数据产品定价模型和价格形成机制,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科学谋划良法善治
打造赣州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出实招,将依法保护市场主体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一是要科学立法。健全“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机制,聚焦企业、群众期盼,做好立法方面的调查研究,根据市场主体反馈的问题与建议完善地方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提高立法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围绕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加强相关政策支持保护力度,汇聚企业经济法治建设合力,使市场主体“有法可依,有策可用”。二是要严格执法。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创新执法方式,强化技术赋能,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推广使用无人机巡查、视频远程监控等方式进行非现场监管。持续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实施“综合查一次”制度和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扰。三是要公正司法。持续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强化司法数智赋能,不断完善智慧法院平台建设,探索建设数据资源法庭,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法院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法官质效精准画像等数字审判工作,实现案件审判“精、准、细、严”。推动案件执行高效化,建立推广执行立案前督促履行与和解履行机制,健全“5+3”智慧执行新模式,优化赣州法院执行数字管理系统,提高胜诉权益兑现实效。四是要推进全民守法。利用“宪法宣传周”“营商环境日”等重要节点,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进企、进社区等活动,向全民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推行“以案释法”,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开展企业法务技能大赛,采用“企业出卷、政府答题”“提出问题、共商对策”等创新方式,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高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的意识与能力。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打造赣州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
要坚定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合作开放共赢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要持续优化贸易投资体制机制。其一,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建设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探索“准入承诺即入制”,推行极简审批制度,进一步推动外商投资便利化。其二,建设打造赣州国际陆港一类口岸,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整合港口、物流、通关等国际贸易链条业务,有效提升跨境贸易业务办理效率。其三,推进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赣州综合保税区和龙南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拓展跨境电商出口,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要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其一,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数智化技术在单证审核、特殊退汇业务等方面提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服务,优化外汇账户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其二,推动人才制度评价改革试点,借鉴国际人才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综合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支持本地高校开展教育改革实践,不断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其三,持续探索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数据跨境治理和数据要素产业的发展举措,支持数据高效跨境流动;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建设数字贸易研究智库,为企业提供数据跨境流动、贸易规则等咨询服务。三是要打造高品质国际化城市。其一,线上线下打造国际化城市“仿真场景”。线上,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涉外服务专窗、专区,丰富公共服务内容的外文指引。线下,优化完善重点公共场所、基础设施等处的外文公示语指引服务,打造国际化城市形象;完善医疗、教育、交通等配套服务,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其二,加强城市宣传推介。充分利用赣州特色优势,围绕稀土、家具、服装、脐橙等赣州重点特色产业开展国际优质会展品牌打造工程,通过会展开展城市宣传;加强城市对外宣传门户平台建设,利用赣州市融媒体中心媒体矩阵的城市主流媒体平台渠道资源,促进城市形象传播、城市IP打造,构建城市大宣传格局。
(作者分别为赣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法学教研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