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都上坪发展竹笋产业

  本报讯 (邱建财)春日,于都县利村乡上坪村坳背组山头上,竹林随风摇曳,一根根竹笋破土而出。4月7日一大早,春雨潇潇,上坪村党支部书记李树林带着12名村民来到竹林挖笋。“我们去年用好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建设了笋干厂,开展了毛竹林改造,今天我们就正式挖笋投产啦!”李树林一边找笋,一边高兴地说。

  上坪村背靠屏山,拥有林地2万余亩,其中毛竹林就有1.2万余亩,竹林资源十分丰富。不过,这里山高路窄,竹林中杂木丛生,春笋产量不高,加上没有加工渠道,鲜笋卖不起价格,丰富的竹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把青山变金山,上坪村组织党员干部赴福建三明学习考察,最终决定做好竹笋文章,发展特色产业。2023年,在县、乡关心支持下,上坪村争取到了50万元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加上省级配套的18万元和村级自筹6万元资金,启动了笋干厂建设。

  为扩大竹笋生产面积,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上坪村积极动员村民把毛竹林流转到村集体,目前已流转600余亩毛竹林,加上村集体的毛竹林,整个笋干厂共有产笋竹林近900亩。去年冬天,上坪村抓住有利天气,迅速启动了毛竹林改造,伐去老竹、杂木,保留生长了2到3年的毛竹,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380亩毛竹林的改造。

  “今年春天我们只是试投产,预计可以产鲜笋3万多斤,干笋2000多斤,可实现9万多元收益。加上冬笋,明年预计可以实现40多万元的收益。”竹笋产业不仅可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能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我们现在每天就有10多名村民来务工,加上年前的毛竹林改造,累计带动了500多人次到笋干厂务工。”李树林说。

  竹笋产业比拼的不仅是竹笋本身,还有产业链。今年,上坪村将进一步扩大低质低效毛竹林改造面积,结合毛竹林改造产生的林木资源,进行木耳、香菇培养种植,并逐步推进竹下生态种养、竹林生态旅游等产业,通过做活竹文章、做强竹产业,把青山变金山,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决赛举行~~~
~~~——章贡区水南街道实施社区党建网民生网平安网“三网融合”纪实
~~~
~~~
~~~
~~~
~~~
~~~——崇义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融湾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时事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科教
瑞金讲解员谢添再次获奖
建设居民安心“港湾”
石城木兰开展平安建设主题宣传
安远龙布增收“棕”有道
赣县区扎实推进职教高质量发展
图片新闻
于都上坪发展竹笋产业
以环境之“优” 谋发展之“势”
农田大托管 田野稻秧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