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小平和他的农民艺术团

  □特约记者潘萍 通讯员张国栋 张涛

  “陈老,假期还请您来送戏下乡,多多支持!”“没问题!”

  “陈老”名叫陈小平,今年73岁,他热爱赣南采茶戏、南康古文、踩高跷、“抬毛老爷”等民间艺术,他被评为江西省最美基层文化人,今年还获评助人为乐类“赣州好人”。

  喜爱民间艺术的陈小平在赣州经开区凤岗镇路塘村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农民艺术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民艺术团从最初的几人增加到现在的数百人。特别是以陈小平为主的“抬毛老爷”非遗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为65岁,这些老人在各自的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抬毛老爷”的民俗据说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知府“毛老爷”经常视察民生,关注民情。山间路窄,“毛老爷”徒步赶路,累得不行。老乡见“毛老爷”满头大汗又毫无官架子,深感钦佩,就砍下毛竹抬“毛老爷”走。后来经过民间艺术家的加工,演变成了今天所见的“抬毛老爷”。

  提起与“抬毛老爷”民俗的缘分,陈小平回忆说,初次见到“抬毛老爷”表演,他就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只有两个人一根竹竿,‘毛老爷’还是一名女子扮演。这么有意思的非遗民俗,应该更加丰富,让更多人知道。”之后,陈小平便自己钻研动作、表情,还在原来表演的基础上添加了元素,组织艺术团排练。

  “非遗没有传承,就没有活力。”陈小平十分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近两年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时,他都会一边教学一边寻找合适的传承人。

  近日,赣州中学高铁空港新区分校小学部的实习老师体验了“抬毛老爷”,表现非常不错,陈小平就留下了对方的微信,并称日后有表演活动时,可以带着实习老师一起感受。

  每逢传统节日和大型非遗展示活动,陈小平和他的农民艺术团便会受邀到场表演。他们奔走在不同的地方,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他们主导的文艺演出也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陈小平和他的农民艺术团做了很多工作,他们把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编入快板,在台上精彩发挥,群众在台下掌声雷动。他们创作的小品《王老五送粮》,山歌演唱《老年学校就是好》等,深受群众欢迎。

  今年,陈小平有一个心愿,希望在凤岗镇搞一个大型非遗踩街活动,将他所了解的本地非遗文化做一个大总结、大会演,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更多的人关注、传承非遗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瑞金市:~~~
章贡区:~~~
赣县区:~~~
赣州经开区三江镇:~~~
赣州经开区湖边镇:~~~
石城县小松镇:~~~
上犹县东山镇:~~~
南康区第三中学:~~~
南康区第五小学:~~~
赣县区大埠乡:~~~
南康区坪市中学:~~~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视觉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安远新闻
   第07版:晚风
   第08版:科教
江头奋楫
陈小平和他的农民艺术团
图片新闻
推进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
普及营养健康知识
廉洁文化进乡村
开展节能宣传活动
志愿服务暖人心
靠前监督擦亮生态底色
“零彩礼、低彩礼”蔚然成风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课后服务助力学生成长
廉政谈话助推阳光征拆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