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秋梓
1944年10月底的一天,延安大礼堂,毛主席遇到一个名叫赖玉林的八路军战士,便亲切地问他是哪里人,那名战士报告主席说:“我是江西上犹营前人,我就是您来营前后参加革命的。”毛主席接着说:“上犹营前啊,那个地方我去过,好大的山呢。”并为他改名“赖玉坤”,告诉他“革命就是为中国人民打下一个玉宇乾坤”。
毛主席去过的上犹营前位于罗霄山脉深处。初夏时节,我沿着从大山深处发源而来的营前镇云水河,闻着广袤田畴中满眼青绿散发的芳香,在一处处风景如画的地方徜徉,沉浸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带来的变化……
一
云水河呈“S”形从村野中穿过,向东汇入犹江、赣江……一河两岸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湾区”,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客家人自称“湾里人家”。中央苏区时期,毛主席两次来到营前。现在,营前镇随处可见或书写于墙壁、或镂刻在青石上的红色标语。
上犹县唯一的革命烈士陵园就建在营前镇蛛岭山上。“我们蛛岭是省级红色名村,上犹四位将军中有两位出自营前,他们就是我们蛛岭村的钟元辉和何家产将军。”每每有来客需要介绍,蛛岭村原村主任何益平就会如数家珍般地说村史、说变化,脸上不禁露出自豪的神色。
在陵园东面不远处,有个叫樟树下的地方。樟树下原先的那片滩涂,被村里组织群众开挖了鱼塘,发包出去给人养殖,樟树下家家户户当股民,年底享受鱼塘收入的分红。他们临水靠山建了新房,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耀下,明亮亮的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池塘映照青山上的樟树林,村庄上空白鹭纷飞。村子里破破烂烂的土坯房早不见了踪影,已变身“移民新村”。钟元燕、钟元有这些留在家的老人,时常沿着池塘旁的步道悠闲散步,聊些以前在水库上搭棚捕鱼的艰辛、现今在岸上建房安居的惬意。是啊,樟树下是钟元辉将军的老家,前辈们为之奋斗的愿望终于成了今天的美好。
何益平骨子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会扛着一把铲子去红军渠上走走,看到渠中有淤积,就躬身弯腰舞动铲子清理掉。2500多米长的红军渠从他老屋边上经过,他儿时就听父辈人说,1932年春上,彭德怀带领红三军团的将士们开挖了这条渠道。
90多年过去,烽烟早已散尽,红军渠还在发挥着作用,浇灌着蛛岭村、象牙村1200多亩田地。去年,营前镇政府将渠道两边的农田按高标准要求进行了改造,并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发包给客商种植,当地农户从农事上脱身出来,在营前街上的电子厂、制衣厂、花艺厂打工,大幅度地提高了家庭收入。那些弯弯曲曲的田埂被笔直的机耕道取代,坑洼狭窄的小田变成平整方正的大田,红军渠水浇灌着田地上生长的水稻,无人机飞过,搭载的农药或化肥飞洒在青绿的禾苗上。见此情此景,没有人会不感慨:赣南的振兴发展让村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踏实。
二
与蛛岭隔河的下湾村叶屋,是1932年“赣州战役”后,彭德怀带领红三军团驻扎营前时的总司令部驻地。
叶祥平年轻时吃苦耐劳,锻炼出了一副硬朗的身板,现年70多岁的他,本可以在家放闲,他却趁着精神不错,耕种着五六亩水稻,还兼任着他们家老屋(2018年列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彭德怀同志旧居”)的文保员,有空就去老屋打扫卫生,给来人讲述彭德怀给他们父辈留下的一个瓷器面盆——这个面盆被上犹县博物馆发现后放置在展厅中供大家参观。
叶祥平家田地的外侧是临着云水河岸绵延一大片的荒地,常年杂草丛生。以前,叶祥平等人召集族人打算开荒耕种,但苦于无技术无资金而作罢,让他们心生长叹,深感可惜。
2023年,营前镇依照“编制一套规划,壮大一个产业、设计一个IP、讲好一个故事、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完善一套治理机制、展现一幅致富图景”的“六个一”工作模式,打造稻香渔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镇里安排挖机,将下湾村那大片荒地开发,开挖成100亩池塘,引入云水河清澈的水源,组织群众发展养鱼产业,并以新开鱼塘为载体,打造垂钓基地。那年11月,县内外120多名垂钓爱好者前来参加钓鱼比赛。寒风细雨中,赛手们静坐塘堤,聚精会神地盯着鱼竿,从四乡八村赶来的群众聚于池塘四周,目不转睛。尽管天气不好,精彩激烈的比赛仍是让大家大开眼界,也把营前镇渔业产业发展搅得风生水起。
镇里将临河一边的塘堤建成了游步道,并不断延伸。50多岁的老叶,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打工潮时,结婚不久的他背起行装去了广东,一场疾病导致他精神恍惚,钱没有挣着,把身体搞得病恹恹的。这些年,村里给他家安排了低保,他爱人在镇办就业帮扶车间上班,他在村公益岗位做事,房子在政策扶助和亲友帮衬下由土坯房变成了砖混结构房。受益政策扶助,生活好转,老叶的心安稳了下来,精神面貌好了许多。村里有事他就去做事,没事时他就爱去游步道上走走。
在游步道上走着,老叶会偶尔回忆儿时在这片荒地上和伙伴捉迷藏的事情,想到当年南下打工历经的奔波,对比着村里日愈靓丽的风景,心里愈发满足于现在安静的生活。他对叶祥平说:“老哥,我们就信共产党,共产党才会让我们过好日子。”
三
和下湾接壤的是上湾之地。40多岁的黄辅在外打拼事业红火之际却突然回乡,担起了上湾村的当家人。
2023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被评定为江西省“五星级”示范站。黄辅把家风家训、客家风情、英烈事迹等上墙布展。村里的孩子们喜欢泡在书画室写字、绘画,在图书室里看书。不少表嫂在实践站组织的文体活动中秀才艺、在环境整治中比晒双手,哪怕获得些不值钱的小奖品亦常觉喜悦。
更多的喜悦来自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带给村里的变化。上湾“四季田园牧歌”作为营前镇“稻香渔村”的子项目,几近撂荒的300亩土地被村里承租,建成了一个综合文旅体。2023年年初,“四季田园牧歌”正式运行,游客一拨接一拨到这里参观。土地出租,村民或在园区务工,或在空坪摆摊设点,推销自家的土特产品,户均实现增收8000多元。
乡村振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们将喜悦与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充分抒发。
今年春节前夕,“千年古镇 老表村晚”搭台“四季田园牧歌”主题园中央,村民们纷纷登台,有模有样地唱起了《十送红军》《最美是家乡》……台上激情迸发,台下掌声雷动,航拍机在村庄上空聚焦宽阔的舞台和秀美的田畴,通过央视等媒体,将一场村民尽情狂欢的文化盛宴传向全国各地——千年古镇的客家老表与祖国共庆盛世、共贺新年!
……
时光是一条无形的河,逆水而上,千年古镇从时光深处而来,终于盼来了一个“玉宇乾坤”。受益振兴政策,沐浴苏区荣光,而今,营前镇“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土货变商品、村民变股民”,如诗如画的乡村大地,处处见盛景,时时闻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