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邹忠辉 通讯员李传材 文/图
盛夏时节,阳光灿烂。走进地处峰山山腰的赣县区大埠乡坪田村,只见一个个直径约8米、高约2米的陆基圈桶鱼池点缀在绿水青山间,一条条肥美的鱼儿浮上水面觅食,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33个圈桶里投放了大约12万尾乌原鲤等鱼苗,预计后年可以陆续销售,估计每斤乌原鲤可卖数百元。”看着鱼池里游来游去的鱼儿,“鱼司令”郭训福满怀憧憬地说。
2011年,退役军人郭训福放弃转业到厦门的公务员工作机会,回到家乡艰苦创业,几番尝试后成功闯出了一条“陆基圈桶养鱼”的路子。如今,一条条鱼儿承载了他扎根家乡谋求更大发展的理想,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热血青春献军营 立足岗位绽芳华
1986年11月,19岁的郭训福光荣入伍,成为驻福建某集团军炮兵旅的一名战士。
“那时我们打的是大口径火炮,我们一个炮班分为炮长(班长)、副炮长(副班长)、瞄准手、装填手、弹药手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瞄准手,要根据不同的射击条件及时测算并调整瞄准角度和距离,确保火炮的射击精度……”一说起部队生涯,郭训福立马两眼放光、滔滔不绝。从赣南革命老区走出去的他既吃苦耐劳又机敏好学,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炮班瞄准手,后来又被部队送往沈阳炮兵学院学习。
在25年的军旅生涯中,郭训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多次立功获奖,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军营。
创业艰难苦战多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1年,已是团级干部的郭训福本可以选择在厦门转业,成为当地的一名公务员,但他不忘初心,怀着对家乡的眷恋,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选择自主择业,返回家乡艰苦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事业。
回到家乡后,郭训福创办了沃青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种植过高山杨梅、云雾茶和蔬菜,养殖过贵妃鸡、巴马香猪和豪猪。创业的艰辛自不待言,军人出身的郭训福凭借在部队锻炼出来的坚强毅力和顽强斗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一回来的时候在峰山上尝试种植高山杨梅,种了两年都没成功,给了我当头一棒!”郭训福回忆起当年创业首战的失利,自嘲“瞄准手”瞄错了目标,放了个“空炮”,吃了败仗。
首战失利并没有打击郭训福的斗志,很快他又斗志昂扬地在峰山脚下租了几十亩地,种起了蔬菜。由于他的辣椒豆角等蔬菜品种优良,又是错季露天种植,很快就打开了市场销路。“那时每天凌晨拉一车辣椒去赣州卫府里市场卖,不到一小时就被菜贩‘抢’光了!”郭训福笑言这次“瞄准手”干得漂亮,精准命中了目标,打了个“胜仗”。
2016年,郭训福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战绩”,而是继续扩大“战果”,勤奋好学的他又养起了豪猪。“豪猪全身都是宝,连豪猪刺都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我的‘豪猪大军’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头!”自诩为“豪猪司令”的郭训福说起豪猪养殖来头头是道。2020年10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引导豪猪养殖户停止养殖。虽然不舍,但军人出身的郭训福坚决响应政府号召,把他的“豪猪大军”放归了山野。“如果你在峰山野外碰到一只豪猪,十有八九是我当年的‘兵’!”郭训福爽朗地笑道。
2021年停止豪猪养殖后,郭训福又瞄准了水产养殖。他去了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经过缜密的水产市场“侦察”后,在峰山开始了“陆基圈桶养鱼”项目。
“‘陆基圈桶养鱼’就是把‘鱼儿的家’从传统的池塘搬进人造的陆基圈桶鱼池,用这种现代科技养鱼方法,不仅可以节约土地,实现水产品高密度、集约化生产,而且可以实现养殖过程零污染、零排放。现在我们主要养殖乌原鲤等名贵水产,后年就可以见到效益了。”变身“鱼司令”的郭训福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门去广西学习了一个多月的乌原鲤养殖技术,并在峰山山腰的荒地上建起几十个陆基圈桶鱼池。“峰山的空气质量一流,我们养鱼的水都是流动的山泉水,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所以我的‘鲤兵鲤将’个个身强体壮,不愁销路,已经有广东、广西的水产老板来预定了。”郭训福一边喂鱼,一边开心地对记者说。
反哺家乡助发展 彰显本色践初心
郭训福退役不褪色,创业成功后不忘初心,反哺家乡,助力家乡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退役军人的担当。
现在除了养鱼,郭训福还租了400多亩荒山种植脐橙、油茶、中草药,带动附近十多户村民增收致富,最忙时节他要请几十名村民来做工。他还在筹划扩大种植养殖面积,发挥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力争最大限度地帮助周边村民一起致富。
除了带动乡亲增收致富,郭训福还是一位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好人。退役13年来,他坚持参加家乡的捐资助学、孝老爱幼、抗疫救灾等公益慈善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