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胡中 通讯员刘世平
金秋十月,产自赣县的辣椒又“出发”了。
在乡村,刚采的青椒纷纷“南下”,当晚就上了大湾区市民的餐桌;在园区,新出的辣椒酱频频“北上”,成功开辟新的市场。
90年前,赣县辣椒与一场伟大的远征结缘。在贵州省遵义市的中国辣椒城墙面上,记载着长征与赣县辣椒的故事:长征出发前,红军战士刘彩香回赣县田村探亲。离别之际,母亲给了她一包自家的辣椒。爬雪山时,这包辣椒发挥了重大作用,一锅锅辣椒水,成为战士们与严寒斗争的“法宝”。这个故事同样记录在作家刘丽丽所著的《长征路上的她们》一书中。
当年,通过食用辣椒来御寒的经验很快全面推广。作家王树增在《长征》一书中写道:1935年6月12日,红一军团四团用两串辣椒煮成辣椒水,每个官兵一人一碗,喝完便向夹金山进发。
长征时,辣椒对革命有功;新时代,辣椒助群众致富。10月15日,田村镇夏都村辣椒大棚内绿意葱茏,青椒色泽油亮。靠着眼前这片辣椒地,菜农赖九斤建新房、买新车,还领着村民们共奔富裕路。今年62岁的曾官华,就是其中一个,在家门口上班,月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殷实。
然而,赖九斤以往的种菜路并不平坦,十余年遍尝辛酸的他面对挫折却越战越勇。赖九斤坦言,在很长一段时期,辣椒种植规模散乱、品质不高、销售不畅,种植多年收入不高。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
“苦不苦,讲讲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跟他们相比,我们这些苦都不算什么。”赖九斤说,自己所在的田村镇,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197名,不少乡亲参加长征,再也没有回来。
先烈们的壮举是赖九斤艰苦创业的源泉,他和同行迎难而上,试着扩大规模、改良技术,带着辣椒开启“新长征”。当地党委、政府更是拿出了突破“娄山关”、攻克“腊子口”的决心和行动,在技术、品种、销售等方面不断出招助力。“到山东请专家,去大湾区找销路,我们和菜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齐心壮大辣椒产业。”赣县区农业农村局干部万馨说。
上下同欲者胜。赣县辣椒的“新长征”陆续取胜,通过了有机转换、富硒产品认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引入江西好椒道、赣州海炫食品等一批辣椒深加工企业,把一罐罐辣椒酱销往各地,带动近万农户增收。
秋阳高照,坐落在田村镇的刘彩香故居修葺一新。站在院里眺望,村民们已开始晒辣椒,串串红辣椒挂在门楣旁,好看极了;村道上,载满辣椒的车辆整装待发。村民们表示,他们决心把赣县辣椒卖往全国、销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