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近就地 科学合理 规范全程

——谈“红颜杀手”乳腺癌防治
  李梅芳

  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诊疗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医学博士,留欧归国高级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微无创医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医学会第一届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整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乳腺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赣州市肿瘤学会第一届乳腺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赖永锋

  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乳腺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注重乳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主要从事肿瘤代谢与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相关机制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Cell子刊Cell Metabolism(IF:29)与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6)。

  □李梅芳 赖永锋

  乳腺癌,被称为“红颜杀手”,已经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乳腺癌约231万例,约占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3.8%。在我国,2022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为35.72万人,发病率为51.7/10万(即10万女性人群中有51.7人罹患乳腺癌);2023年,我国新发乳腺癌病例为42万,为我国女性新发癌症病例数之首。因此,乳腺癌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

  随着防治方式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改善,乳腺癌已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不仅可以治疗,多数可以治愈,少数无法实现临床治愈,在合理正规治疗后依旧可以获得长期生存。同时,乳腺癌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需要全程、规范管理,类似于高血压需要长期口服降血压药物、监测血压、及时医师随访更换耐药药物,是一个系统且长期工程,因此就近就地治疗是最好的选择。首先,乳腺癌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策略全球统一(比如新冠,在卫生所、二级医院、地区三级医院、国家三级医院的治疗大同小异),在技术上不存在障碍和壁垒。其次,乳腺癌的防治是一项系统且长期工程,长时间的旅途奔波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耽误治疗且影响长期预后。

  影响乳腺癌防治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定为乳腺癌防治宣传月,每年的10月18日定为国际乳腺癌防治宣传日,也称为粉红丝带活动,鼓励大家进行每月的乳房自我检查和定期的医院专科检查。在这项活动的推进下,欧美等发达国家乳腺癌死亡率下降了50%。因此,建议广大女性除了每月自我乳房检查外,每年至少到医院做一次乳腺专科检查,根据专科医生的意见进行后续随访或处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则应更加重视。

  何为乳腺癌高危人群?①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及姐妹)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②二级亲属(姑、姨、祖母和外祖母)50岁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2人及以上;③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④父亲是乳腺癌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专科检查,不仅可以及早发现乳房肿块等异常情况,更重要的是可通过乳腺专科检查发现乳腺癌的一些癌前病变,以便及时干预,避免其向乳腺癌转变。同时,由专业医师帮助确定是否具有高危因素,采取相关措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

  “谈癌色变”的时代早已过去,乳腺癌可防可治。我们应该摒弃传统老旧观念(不痛不痒不进医院、进医院是一种晦气等),才能让生命之花更加灿烂和永恒。万一不幸罹患乳腺癌,并非世界末日,就近就地、科学合理、规范全程诊疗后,生活依旧绚丽多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时事
   第05版:工业
   第06版:法治
   第07版: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一串辣椒的“新长征”
一把铜茶壶,蕴含鱼水情
我市各地开展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
红军小道再出发
赣州气象
就近就地 科学合理 规范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