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曹建林 肖厚禄 龙腾)在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实施“文明实践+一村一台戏”,以“演+问”嵌入式宣讲,把“大政策”转化为“小故事”,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文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良好互动氛围,让党的创新理论“讲出来”“唱出来”“演出来”。 这是笔者从赣州经开区近日召开的相关新闻发布会获知的消息。
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宣讲可持续。赣州经开区整合利用阵地资源,科学合理设置文化活动场地布局,发挥现有文化资源作用。整合村居(社区)广场、小区广场等场所,为“文明实践+一村一台戏”文艺宣讲提供48处活动场所,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开展片区活动联动,辐射带动边远村开展文艺宣讲活动。同时,培育文艺宣讲队伍,组织文艺骨干利用工作之余编排以党的创新理论、移风易俗宣传为主题的节目。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各村文艺宣讲队伍不断充实拓展。此外,强化资金要素保障,2024年赣州经开区区级筹集资金20万元用于各村举办文艺演出奖补,并支持协助各村与区内银行、邮政、培训机构等对接,获取资金与赞助。
完善运行机制,推动活动提质效。组织各镇(街道)制定全年“文明实践+一村一台戏”文艺宣讲活动方案、活动计划,配套制定激励机制及保障措施。持续完善制度,加强实地指导,推动各镇(街道)结合实际,完善节目审核、安全工作、后勤保障、宣传发布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文艺文化人才培训、经费投入、活动开展和奖励等制度,实现文艺宣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文艺宣讲活动现场观摩、工作座谈会等活动,推动各镇(街道)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探索富有成效的演出宣传形式,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做法。
常态宣讲浸润,弘扬文明新风尚。截至目前,“文明实践+一村一台戏”文艺演出活动已开展60余场次,服务群众7万余人次,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节目编排高质量,将党的理论政策、移风易俗和乡村的文明发展变化等内容编制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增强了内容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资源下沉添活力,充分发挥区内企业、院校集聚的优势,联动区内企业、院校参与活动,将优质资源下沉到各文明实践所(站),提升文艺节目的多样性,增强活动观赏性,提高活动知晓率和影响力,推进文艺宣讲常态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