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城:

真情帮扶照亮社矫对象“向阳路”

  本报讯 (赖小红 黄佳鸿) “姐,你们费心了,谢谢你们像对待家人一样关心我,以后我会好好工作和生活。”近日,矫正对象王某在面对石城县木兰司法所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如是说。经过多方关心帮助,如今的王某一改入矫时的抑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7岁的王某系石城县木兰乡人,从小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因生活琐事家人经常相互责备,导致王某内心情感缺失,暴躁焦虑,从学校走向社会后开始借钱高消费,债务的窟窿越来越大,以至走上犯罪道路,2023年10月王某因犯诈骗罪在木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好烦好抑郁,我要离开这里,去一个没有烦恼的地方。”入矫之初的王某,因家庭的原因和自身曾犯罪感到自卑,长期情绪低落、生活悲观,经常表达出轻生的念头。木兰司法所工作人员经过多次深入谈心了解到,王某如此抑郁消极是因为内心有结,他觉得自己从小跟着爷爷生活,而哥哥就能在父母身边,父母一直拿他和哥哥对比,对他都是无尽的否定和打击,这让他抗拒与家人接近,内心又极度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肯定。那个无助的少年在工作人员面前不停地摇头。 

  矫正还需从心出发,木兰司法所在严格依法开展社区矫正监管的同时重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王某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引导王某科学合理应对不良情绪,帮助他放下思想包袱。经过多次心理疏导后,王某对父母的矛盾心理慢慢释然,情绪状态趋于稳定。一方面多次联系王某父母,耐心细致探讨王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引导他们转变沟通方式,多从精神上给予王某关心和肯定。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方奔走联系当地工业园用工单位,经过多次协调沟通,王某最后入职一家制鞋厂,如今的他工作和生活逐渐回归正途。 

  长期以来,木兰司法所坚持依法监管与人性关怀相结合,将严厉的刑事执行工作变成有温度的帮扶教育,为社区矫正对象铺就回归社会“向阳路”,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法治
多点发力促和谐
司法救助呵护“银发族”
真情帮扶照亮社矫对象“向阳路”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非遗+普法”让法治深入人心
近期部分网络司法拍卖标的物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