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主人翁意识”

  □李伟明

  《续资治通鉴》第八卷载,北宋开宝八年(975年)二月戊辰(二十五日),宋太祖在讲武殿对相关部门报上来的合格举人王式等进行复试。宋太祖对参加复试的人说,以前登科及第的名额,大多被有权势的人家所获取,出身贫寒者的进取之路被堵塞了。现在自己亲自主持面试,来决定是否录取,就把以前那些弊端给革除了。 

  宋太祖为了拦下“关系户”,亲自参与科举考试的面试。为何他一出马,情况就不一样?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天下,完全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徇私。相反,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好自家的利益,他必须认真把自己所需的人才选出来。 

  宋太祖所处的是“家天下”的时代,整个国家都是属于赵家的,其他人都是打工者。相对于老板而言,打工者对事业自然更没有那么上心,在工作中开个小差或者借机揩点油谋点私利都是很寻常的事。除了少数极具责任心的贤臣,大多数人是犯不着“咸吃萝卜淡操心”的。所以,要想让事情办得绝对放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老板亲力亲为。 

  现在早已不是“家天下”了,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比起以前,条件应该说好多了。以前,只有皇家那些人是国家的“主人”,规则如何定,他们说了算,其他人没有什么话语权;效果好不好,大家当然也关心不了。而现在,天下姓“公”,国家是大家的“家”,公共事务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在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每个人尤其是公职人员都应该具备“主人翁”意识,把所从事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认认真真办好。人人皆环境。社会环境好,大家都受益。把社会环境破坏了,受害者也可能是每一个人。而唯有大家把自己当成“主人”,才会为所处的环境尽心尽力。强化“主人翁”意识,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强化“主人翁”意识,需要以上率下,做好示范。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提出了“天下为公”的观点。虽然,这种观念的实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历史毕竟还是在进步着。同时也要看到,在“家天下”已成为历史的今天,仍有少数人缺乏正确的权力观,一旦掌权,喜欢以权力为半径,圈出一个缩小版的“家天下”。但凡一个地方或单位出现这个问题,这个地方或单位便不可能治理得好,除了少数既得利益者,多数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定然保护不了。要让大家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公职人员当中的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强烈的公心,主动摆正自己的位置,面对事业摒弃私心杂念。以上率下的效果是最好的,领头的人这样干,后面的人没有不跟上的道理。纵使有个别落伍掉队的,也可以把他及时拉回来。 

  强化“主人翁”意识,需要见贤思齐,提高自觉。就如手指有长短,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境界有高低也是正常的。起点有差别不要紧,只要在价值取向上以贤能为尊,一个人便有机会不断提升自我。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人崇尚公平正义、追求真善美,强大的气场就自然形成了。如果只有几个觉悟高的人做奉献,大多数人袖手旁观,甚至只顾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就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劣币驱逐良币。《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而人与环境可以相互作用。能否形成正向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人们养成高度的自觉,理智的认知,在利害关系面前懂得取舍。 

  强化“主人翁”意识,需要众志成城,形成合力。即使在一个私营企业,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同样的道理,社会其实就是个放大了的“单位”,需要各个层级的人都切实感受到自身与它是休戚与共的关系。让越来越多的人把社会事务当成自己的事,认真对待,认真处理,还有什么问题会解决不了?对公权领域来说,合力当中也包括监督的力量。人人敢于对破坏秩序与规则者说“不”,以权谋私者必须受到相应的惩处,“家天下”的腐朽思潮才不会卷土重来。

  当然,强化“主人翁”意识,既要求大家有责任感,同时也要维护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对组织来说,不能空喊口号,不能忽悠敷衍,尤其不能让人干活有份、分享无缘,伤了个体的心。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事业当中获得自己应有的那一份价值,谁会努力劳动,谁会倾情付出,谁会把这份事业当作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业?如果他只是一名匆匆过客般的普通打工者,他又何必把一辈子都绑在一棵树上?他完全可能三心二意,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随时想着跳槽,随时想着单干,甚至随时可能参与捣乱。人一旦处于这种状态,怎么可能使尽浑身解数,释放最大能量,真情回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记兴国县公安局永丰派出所民警李水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法治
   第04版:周末
强化“主人翁意识”
绽放在基层的OO后警花
广告